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廣泛組織引領青年學生投身鄉村和基層開展社會實踐,直觀體驗黨的創新理論在閩西大地的生動實踐,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2025年7月11日-14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走進閩西看發展”實踐團赴福建省龍巖長汀、古田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師生用腳步丈量初心,用眼睛捕捉變化,在紅色沃土上感悟時代脈動。
數字賦能古城保護,文脈傳承煥新活力
長汀是 1994 年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福建 4 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縣級市,有 “客家首府”“紅色小上?!?美譽,國際友人路易?艾黎曾將其與鳳凰并稱為 “中國最美麗的兩個山城”。從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間,長汀一直是州郡路府治所,現存 2.48 平方公里古城保護核心區,含店頭街等四大歷史街區,周末節假日游客與居民在此賞景、品食、聽戲,熱鬧非凡。
古城保護始于城墻修復。上世紀 80 年代城墻僅存千余米,1984 年當地出臺保護規劃,1993 年修復 367 米城墻邁出第一步。2002 年,40 名離退休老人組成民間修復協會,至 2012 年共修復城墻近 3000 米及 4 座城門城樓,2013 年汀州城墻成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012 年成立的名管委為全省唯一,通過調動民間力量、激活傳統技藝推進保護。
長汀以 “以金鑲玉” 規劃串聯汀江兩岸街區,實施 “古城做減法、新城做加法”,搬遷機構緩解古街壓力?!巴翆<摇?黃友柏團隊通過管網改造、建筑修復重塑古街風貌,各街區依特色規劃:東大街重興文化、水東街發展商貿。2011 年店頭街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水東街正修復紅色建筑群。
如今 “一江兩岸” 工程漸成,宋慈航棧、臥龍書院等相繼建成。2020 年《龍巖市長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南大街借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古建筑毫米級記錄與智慧管護。如今,名城保護和利用促進了當地環境持續向好,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名城效應”已日益顯現,古城墻下的新生成為閩西發展的生動注腳。
生態巨變見擔當,領袖足跡印民心
“長汀哪塊苦?河田加策武?!彼帘3謭@科教館的墻上,這句民謠道出往昔困境。而隔壁展廳的照片里,習近平總書記種下的香樟樹已亭亭如蓋,樹下的石碑刻著“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從“火焰山”到“花果山”,長汀用20年時間書寫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奇跡。
實踐團隊員們沿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前行,在“青山作證”展廳看到一組對比圖:上世紀90年代的河田鎮,荒山禿嶺如火燒;如今的蘆竹村,綠樹成蔭,河田雞在林間嬉戲。當地干部介紹,正是“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囑托,讓長汀人堅持種樹20萬株,硬是把“濁水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讓隊員們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了最生動的理解。
水土保持科教園內,習近平同志 捐種的那棵香樟樹,郁郁蔥蔥,生機盎然,訴說著長汀從 “火焰山” 到 “花果山” 的蛻變傳奇。實踐團在此停留,傾聽 “一株樟木映初心,萬畝青山煥新顏” 的感人篇章,領會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 的長汀精神,感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刻內涵與實踐偉力,更筑牢了為美麗中國建設奮勇前行的信念。
圖1:實踐團成員在水土保持園內追憶水土流失治理史
圖2:實踐團在習近平同志親植的香樟樹前合影
古村新貌顯活力,紅色根脈融客情
丁屋嶺的青石板路蜿蜒向上,夯土老屋的墻縫里藏著客家先民的生存智慧。在斗笠屋中墻上的介紹中有這樣一句話:“當年毛主席幫我們把尖頂斗笠改成圓頂,紅軍行軍就不怕勾住樹枝了?!边@個細節讓隊員們恍然大悟:原來革命勝利,藏在對百姓需求的點滴關切里。
74位客家兒女當年為紅軍送情報的故事,如今刻在村頭的紀念碑上。在這里有一首改編的客家山歌:“紅軍阿哥你莫愁,斗笠幫你遮日頭;情報藏在笠檐下,革命勝利有盼頭?!惫爬系那{與紅色故事交融,讓“忠貞愛國、堅韌不拔”的客家精神有了更鮮活的注腳。
圖3:實踐團在丁屋嶺合影
圣地回響催奮進,青春誓言獻祖國
在古田會議舊址的木桌前,黨史學習團的指導老師莊重地說道:“1929年冬天,就在這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得以確立?!眽ι稀胺磳Ρ颈局髁x”的標語,與展柜里《古田會議決議》的手稿相互呼應,讓隊員們深刻領悟到“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真諦。正是這份清醒與堅定,使得紅軍在風雨如晦的歲月中始終保持正確方向,巋然不動。
在毛澤東紀念園,隊員們一步一步地丈量著151級臺階,每一步都飽含著對先烈的敬仰之情。站在毛澤東雕像前鞠躬時,山風掠過林海,仿佛先烈的囑托在耳畔回響?!靶切侵鹂梢粤窃?,這句當年在古田寫下的預言,如今已成為閩西大地的生動現實:河田雞成為了當地百姓的“致富寶”,丁屋嶺的民宿吸引了八方游客,長汀的綠水青山更是成為了最亮麗的“名片”,展現出鄉村振興的蓬勃活力。
圖4:實踐團在古田會議舊址前合影
青春感悟變革 踐行使命擔當
本次實踐的時光雖短,卻在每個成員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記。從紅色舊址的初心感悟到古城保護的創新活力,從生態村莊的綠色蝶變到客家文化的傳承創新,閩西大地上的每一處變化都讓成員們真切體會到偉大變革的磅礴力量?!白穼ゎI袖足跡的過程,就是感悟思想偉力、見證發展奇跡的過程。閩西的變化不是偶然的,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當地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睂嵺`團成員饒智瑩在實踐報告中這樣總結。
實踐團成員們表示,此次三下鄉活動讓他們對 “追尋領袖足跡 體悟偉大變革”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氐叫@后,他們將把在閩西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給更多同學,讓更多青年了解老區的發展故事。同時,他們也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牢記領袖囑托,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未來用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老區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紅色閩西的變革故事仍在繼續,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剛剛啟航?!白哌M閩西看發展” 觀察實踐團的成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感悟,將領袖足跡中的精神力量、偉大變革中的實踐啟示化為前行的動力,在青春賽道上奮力奔跑,讓青春之花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