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偉大抗戰精神,激發我院師生愛國情懷。9月3日上午,我院積極組織師生集中收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直播盛況,共同見證這一偉大莊嚴時刻。
2025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倡導下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廣泛地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鑄成了全民族抗戰的堅固長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收看過程中,會場秩序井然,全體人員聚精會神,認真聆聽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講話。屏幕中傳來雄壯嘹亮的國歌,全體師生莊嚴肅立,循著現場歌聲齊聲高唱。鏗鏘旋律縈繞耳畔,每個人的心中掀起澎湃共鳴。
未來,信息與智慧交通學院還將繼續加強教育引導,豐富活動形式,引導我院師生從歷史中感悟初心、從光影中汲取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此次紀念大會令人振奮,深受教育。偉大的抗戰精神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寶貴財富。師生們字里行間滿是對歷史的銘記與對未來的堅定信念,這份熾熱的情感在校園里不斷傳遞、升溫。
信息與智慧交通學院第四黨支部書記 鄭美容
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我深感震撼與自豪。這場盛典不僅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中國科技強軍成果的集中展示。從新型導彈到信息化作戰平臺,特別是信息作戰群網絡空間作戰方隊的出現,充分彰顯我國軍事科技的飛躍發展,也與我從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緊密相連。作為黨支部書記和專業帶頭人,我深切體會到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我們要將抗戰精神轉化為育人動力,引導學生既鉆研網絡安全技術、又筑牢理想信念,培養更多服務網絡強國建設的“紅色工程師”,為民族復興貢獻教育力量。
信息與智慧交通學院輔導員 劉佳渝
當天安門廣場響起雄壯國歌,屏幕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受閱隊伍整齊列隊,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心中滿是對祖國強盛的自豪,更縈繞著對青年學子成長的思考。這場閱兵,于我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以直觀方式向年輕一代展現國家力量與民族精神,如何引導學生從中汲取成長力量,是我當下最真切的感受。
徒步方隊的鏗鏘步伐,藏著“紀律”與“堅持”的密碼。戰士們風雨無阻的挺拔身姿,讓我想到校園里正塑品格的學子,這份堅守正是當代青年最需學習的品質。裝備方隊的大國重器,是科技強國的生動注腳。學生為新型武器歡呼時,眼中對知識的渴望、對創新的向往清晰可見,更堅定了我“以專業教育賦能國家需求”的育人方向??罩刑蓐牭牟薀?,是“胸懷家國”的象征,提醒我要常以家國故事為教材,讓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
閱兵落幕,精神力量永存。作為教師,我深知使命:既要帶學生讀懂“大國擔當”,更要引導他們把感動化為行動——課堂深耕專業、實踐錘煉本領、志愿服務傳遞溫暖。未來,我會把閱兵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讓學生明白:青春底色永遠與祖國相連,唯有以奮斗為筆,方能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答卷。
信息與智慧交通學院學生白文杰
作為一名退役學生,在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閱兵式時,我比其他同學多了一份特殊的共鳴與使命感。當受閱方陣踏著正步鏗鏘前行,那熟悉的腳步聲瞬間將我拉回軍旅歲月,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 “和平來之不易” 的重量。
當年,無數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軀筑起抵御外侮的長城;如今,新一代軍人以挺拔的姿態守護著祖國的安寧。作為曾身著軍裝的一員,我深知受閱背后的汗水與擔當,更懂得武器裝備的更新迭代,是國家實力的直接體現。脫下軍裝回歸校園,我始終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次閱兵讓我更加堅定:無論身處何種崗位,都要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用知識武裝自己,為強國強軍貢獻青年力量!
信息與智慧交通學院學生 林靜怡
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與二級學院師生一同觀看了這場盛大的閱兵儀式,它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每一個畫面都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
徒步方隊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來,那堅定有力的腳步聲,仿佛是歷史的回響,訴說著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他們身姿挺拔,目光堅毅,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展現出中國軍人的卓越風采。裝備方隊中,各種先進武器裝備令人目不暇接。新型導彈威風凜凜,彰顯著我國強大的國防力量;先進的戰車隆隆駛過,象征著科技強軍的豐碩成果??哲娞蓐牳侨缧埴椪钩?,戰鷹呼嘯而過,留下一道道絢麗的彩煙,展示著我國空中力量的強大實力。這些精彩瞬間,讓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日益繁榮昌盛,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無比自豪。
作為一名學生,觀看閱兵儀式,讓我深受鼓舞。我深知,今天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是無數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以這些軍人們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將來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我們這一代的努力下,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早日實現!
編輯:林奕軒
排版:林靜怡
審核:劉佳渝 柳燕妮 許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