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上太空,手摘星辰
一直都是中國人的夢想
經過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
叩問蒼穹的筑夢之旅
越走越遠,愈發閃耀
今天
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
一起了解
福建與星空的不解之緣↓
1
福建研制的火箭
又雙叒上天了!
2019年4月23日
“嘉庚一號”
在我國西北部沙漠無人區
成功發射
圖源:廈門大學
“嘉庚一號”
是一款創新型的帶翼
可回收重復使用火箭
廈門大學僅用了七個月
就完成了這款火箭的研制和發射任務
2023年6月
廈門大學創新研制的兩枚火箭
“本棟一號”“本棟二號”發射升空
火箭設計和研制過程中突破了同步發射、
超聲速大動壓靜不穩定級間分離
和固體火箭協同伴飛等關鍵技術
2
福建這些衛星
接連發射
2020年12月22日
“海絲一號”搭載長征八號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
實現了福建衛星從0到1的新突破
打造了省內第一顆衛星
“海絲一號”也是國際首顆
面向海洋與海岸帶遙感的
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
“海絲一號”拍攝的廈門大學↑
2021年6月11日
“海絲二號”衛星成功發射
“海絲二號”衛星是我國首顆
以海洋近岸、淺海島礁及內陸水體生態環境
為觀測目標的微納光學遙感衛星
由廈門大學主導研制
2022年2月27日上午
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
托舉22顆衛星成功發射
這些“拼車”上天的22顆衛星中
有廈門首顆城市定制衛星
也是福建省首顆城市定制衛星
“廈門·天衛科技壹號”先導星
還有可以監測茶樹長勢的
“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
2022年4月30日
“安溪鐵觀音二號”衛星
在我國東海海域的海上發射平臺成功發射
依托海量衛星遙感數據及創新應用
為安溪縣茶產業數字化建設賦予新動能
同時為“數字福建”建設注入鮮活動力
圖源:中國網
2023年1月15日
“海絲”星座第3顆衛星——
“海絲三號01星”發射升空
它是目前國內僅有的第四顆立體測繪衛星
即可通過衛星配置的
前視、正視、后視三臺視軸
獲取地面同一地物3個不同角度的重疊影像
據透露,今年年底
“海絲三號02星”也計劃發射升空
將進一步提高幾何定位精度
N…
福建種子,前往太空!
2023年1月12日
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
航天育種實驗項目清單公布
飛船共搭載112家單位的1300余份
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航天育種材料
來自福建的降香黃檀種子和杉木種子、
米老排種子等實驗材料名列其中
近年來
福建“上天”的種子
還拓展到了茶葉、花卉、林木等
今年,是中國航天的“大年”
全年有望實施 100次左右發射任務
中國航天將迎來最繁忙的一年
仰望蒼穹 星辰無數
“福建智造”也是太空征途的
重要力量
隨著神舟十二號、十三號飛船相繼成功發射
2021年“福建智造”也成了太空???/span>
安踏“氫跑鞋3.0”
現身中國空間站↓
圖源:央視新聞
潯興拉鏈多次登上太空↓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關節軸承也來自福建漳州的龍溪軸承
就連神舟十五號航天員
也在太空
特別錄制“?!蔽幕菽暌曨l
接力傳播中華“?!蔽幕?/span>
2023兔年春節迎新之際
福建人民向在中國空間站
辛勤工作的航天員致以新春祝福
得到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的回應
他們從太空拜年:
“我們是神舟十五號航天員
費俊龍、鄧清明、張陸,
向大家祝福新年,
祝愿大家福兔呈祥、福滿乾坤!”
作為全國唯一以“?!弊置氖》菰缭?/span>2013年6月神舟十號飛天時來自福建福州的“世界福旗”跟著“上天”把有福之地推向世界
把福氣帶給世界人民向世界宣介“中國夢、世界?!钡睦砟?/span>福建與航天的歷史淵源很深也走出了許多令人敬仰的航天功勛人物↓
?
劉亞樓
?
龍巖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首任空軍司令員,在空軍初創階段,他在原航空學校的基礎上組織建立了七所航空學校。這些學校培養了大批空天人才,涌現出大批戰斗英雄、航天英雄、功臣模范和藍天英烈。
?
林宗棠
?
福州人,原航空航天工業部部長,主持制定關于“建立天、空、地、海一體化,航天、航空、電子技術結合,攻防結合,積極防御式武器體系”的建議,被列為國家國防科技發展目標,領導完成“十四星高照、十八機上天”的光輝業績。
?
梁守槃
?
福州人,1957年底被任命為我國第一枚仿制導彈東風一號的總設計師。他主持和組織研制成功亞音速、超音速、小型固體三個系列岸對艦、艦對艦、空對艦多種海防導彈,被譽為“海防導彈之父”。
?
閔桂榮
?
莆田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兩彈一星”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他是中國航天器熱控制技術學科創建人之一。1993年,他被委任為國家“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領導和組織了我國未來航天高技術的預先研究工作,推動、見證著中國衛星事業繼續蓬勃發展。
?
張鈺哲
?
福州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他發表了中國第一篇論述人造衛星軌道的論文,應用天體力學基礎理論對人造衛星軌道問題作了開創性研究。他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作了重要貢獻。
?
沈元
?
福州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空氣動力學家。他在北京航空學院的籌建、辦學和科研教學組織及計算機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培養航空航天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
?
陳桂林
?
泉州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氣象衛星副總設計師,長期從事航天遙感探測技術的研究,是我國靜止氣象衛星紅外光電遙感技術研究的帶頭人。
?
林華寶
?
莆田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空間返回技術專家,是我國衛星回收技術領域和返回式衛星的技術帶頭人之一。負責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個衛星回收系統,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作出重要貢獻。
?
黃春平
?
福州人,航天系統工程管理和彈頭技術專家。他曾先后擔任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火箭系統的總指揮,將中國航天員第一次送入了太空;曾創造性地解決了飛行器局部回收難題,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
王飛雪
?
龍巖人,國防科技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是國防科大衛星導航學科的主要創立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頂層設計專家。
?
鄭永煌
?
泉州人,酒泉衛星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他堅守大漠,全程參與“神一”到“神九”的發射任務。他參與研發的“待發段航天員應急救生技術系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于本城
?
三明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領銜導演了航天員出征儀式。他以穩健出色的幕后調度,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稱號。
一個個閃亮的名字
一筆一劃寫下福建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從“仰望”到“探索”從“想象”到“擁抱”因為有這樣一批航天人他們甘做托舉中國航天事業的幕后英雄立足本職,默默奉獻才能不斷刷新太空里的中國高度今天,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