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稿件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面向“十四五”,職業教育不斷深化改革,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新發展階段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在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曾參與“嫦娥”探月、“神舟”載人航天工程生產任務的大國工匠何小虎正在為學生做實習指導。作為學?,F代學徒制導師,他帶出的很多徒弟都已經能獨當一面,獨立完成高精度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每年培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達到1000萬人。目前,我國有1.13萬所職業學校、3088萬在校生,為經濟社會發展儲備了堅實的技能人才生力軍??缛搿笆奈濉?,隨著產業升級,職業教育正并跑產業,推動人才培養轉型升級。 長三角地區是世界級的制造基地,也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先行區。為了進一步助力長三角地區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在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升級打造新一代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研究5G、人工智能在工業中的應用等新興技術,并建設高水平智能制造專業集群,推動人才培養向復合型、創新型轉型。 深化產教融合,各級黨委和政府也在不斷加大制度創新、投入力度。2020年以來,教育部先后啟動7個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省級試點和5個城市試點,各地累計出臺30多項突破性政策。 在江西,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獲得了一個8000平米的免費產教融合試驗田,目前已經入駐了81家企業,和學校20多個專業聯合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如今,這里不僅是學生實訓就業的平臺,還是產值超億元的新型研發機構和省級產教融合基地。 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21個城市申報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建成各類職教集團1500多個,覆蓋了90%以上的高職院校、近70%的中職學校、近3萬家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