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紅色基因傳承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通用航空產業學院文化傳承實踐團于7月5日至7月8日奔赴寧德市棠口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后探訪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日月廳及棠口博物館,在紅色記憶與鄉土文脈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傳承。
在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前,蒼松翠柏環繞,碑身鐫刻的文字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實踐團聽當地黨史工作者講述六團戰士與鄉親們軍民同心、共赴國難的故事,看著碑座上鐫刻的烈士名錄,深切體會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這里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成為我們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的生動課堂,讓大家在緬懷先烈中讀懂責任與擔當。
下一站實踐團來到棠口鎮的日月廳。日月廳是當地民俗文化的“縮影”,廳內陳列的老農具、傳統服飾、民俗器物,搭配詳實的圖文資料,系統展現了棠口的發展脈絡。在當地老人的講解下我們在這里看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也感受到棠口人對家鄉文化的珍視,這些鮮活的民俗記憶正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最動人的底色。
最后一站,實踐團來到了棠口博物館,棠口博物館以“守護歷史根脈”為主題,通過實物展陳、場景還原和多媒體演示,全方位呈現了棠口的自然風貌、人文歷史與紅色資源。館內既有古代先民使用的陶器、石器,見證著這片土地的早期文明;也有新四軍六團在當地活動的史料、實物,延續著紅色故事的敘事。在這里,歷史不再是遙遠的文字,而是可觸可感的鮮活記憶。
此次棠口之行,是一次紅色教育的洗禮,也是一場鄉土文化的尋根。紅色紀念碑讓我們讀懂了“家國情懷”的分量,日月廳讓我們觸摸到“鄉土中國”的溫度,博物館讓我們理清了“文化傳承”的脈絡,我們在歷史中汲取力量,在文脈中感悟傳承。未來,我們將帶著這份收獲,繼續在實踐中學習、在服務中成長,讓青春力量更好地融入基層、扎根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