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學院二級學院教學督導方案 為加強教學質量監控,科學、規范、有序地開展教學督導,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學校統一要求,根據《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教育教學督導工作實施細則》《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汽車學院工作需要;了解教學各個環節的運行情況,反饋教學信息促進本學院教學質量提高,特制訂汽車學院二級督導教學方案。 為做好學期教學工作,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成立二級學院教學督導工作組,負責制定教學督導工作計劃與組織實施。 1、二級學院教學督導工作組成員 組 長:蘇慶列 組員:林可春、湯振周、許炳照、梁霖鋒、李智強、何建、潘麗娜、許曉勤、黃知秋、邱華楨 2、二級學院教學督導安排表 每周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上午 | 李智強 | 邱華楨 | 潘麗娜 | 許曉勤 | 黃知秋 | 下午 | 湯振周 | 林可春 | | 許炳照 | 何建 | 說明: 1.如遇到上課、開會等特殊情況,督導成員可以互調,并做好溝通和交接; 2.值班人員應詳細記錄當天值班情況,如有異常情況,請及時向教研室主任或二級學院領導報告。督導記錄歸檔辦公室陳嬌龍老師處; 3.督導內容包括:線上或線下巡查課堂(含實驗實訓課)、檢查教案、推門聽課、巡查考試、教師聽課等; 4.督導教師每人每學期聽課至少8次(含線上、線下、實驗實訓等)。 |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主要工作要點 以雙高校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強化全院師生“質量強?!币庾R,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 4號)、《福建省職業教育改革工作方案》(閩教職成[2019] 22號)精神,現提出本學期主要工作計劃: 一、教學督導方面: 1、督查教師網絡課程及線上線下教學情況和學生線上線下聽課情況(含實驗實訓課程)。 2、督查教師備課、授課、學生簽到、輔導答疑、批改作業、課程評價等各教學環節實施情況。 3、聽取師生對線上線下教學安排與教學質量的意見,進行匯總分析。 4、督導、檢查新進教師“傳、幫、帶”的落實情況,近三年新進教師需配備有經驗的教師“結對子”進行幫扶,并互聽互評至少結對幫扶3年以上,屆時進行驗收,不合格者需延長幫扶時間;同時,要為新教師指定一名講授相同課程的優秀教師進行系統聽課。 5、了解線上線下授課過程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交流總結推廣。 6、了解教師是否按照本學期聽課計劃時間節點進行聽課。 7、了解教研室開展教研活動情況。 8、督查期中、期末考試情況。 9、幫助教師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0、加強對學生畢業頂崗實習的學生的管理,并對畢業論文撰寫等的質量進行監控。 11、督導教師每人每學期至少聽課8次。 二、教育研究方面: 1、加強全院師生學習雙高校建設內涵。 2、積極完成學院質量工程建設的相關工作。 
一、教學秩序整體情況 1、二級學院督導基本都認真履行了督導工作任務,9、10月份,課堂教學秩序正常,教師都正常到崗,沒有遲到現象,19級班級整體課堂氛圍良好,遲到現象較少,20級新生報到后,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展了組班活動,成立了20汽檢綜合維修班、20奧迪機修班、20奧迪鈑噴班、20建發營銷班、新能源汽車綜合維修班、宏文新能源營銷班、中科睿聯新能源機電班、寧德時代新能源制造班、寧德上汽新能源制造班。 2、教師教學教案、授課計劃等資料齊全,教員手冊都能及時填寫,教師們精神狀態良好,能積極配合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工作。實驗、實訓課秩序良好,實驗員工單填寫完整。 二、18級頂崗實習動員會 
 9月底,汽車學院各專業教研室主任組織指導教師,召開了畢業頂崗實習動員會。
會上,教研室主任們從畢業頂崗實習流程、如何處理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調整實習過程中的心理等方面對同學們展開了動員和指導,并重點強調了實習過程的安全、質量意識,保障了同學們能順利完成頂崗實習。 三、9月份,教務處組織了多場考試,汽車學院積極配合教務處,監考各環節有序進行,很好地完成了本批次各類考試任務。 1、9月12-13日進行的19級數學、英語的2019-2020-2學期期末考試安排。 2、9月14-18日進行的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的18、19級的補考工作。 3、9月27-29日進行的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的18級期末考試。 退役軍人國慶節上課督導工作
2020年10月5日-10月8日,汽車學院退役軍人班返校上課,汽車學院也制定了詳細的督導方案,各任課老師、實驗員以積極的心態完成了假期上課的任務。  

※基于“以賽促學”主題教學研討會 汽車服務教研室于10月30號教研活動室召開了教學研討會,討論了課程小組分組問題、學院學生技能大賽、學院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和學院創新創業大賽通過本次專業研討會,大家進一步了解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共演之態:專業群建設與治理體系改革的耦合框架
所謂“共演”,不僅是“共同”的還是“演化”的?!肮餐辈⒎且箅p方達成時間上的同時或瞬時,而是強調相互反饋機制的存在;“演化”則是指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必須能夠促使雙方適應性特征的變化。變量之間要形構共演關系,要求具有共同的適應性特征,即“耦合點”。因循學者對治理體系的要素劃分,結合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核心要素,專業群建設與治理體系改革的耦合形態主要體現為二者在價值、結構、制度、方法和運行等五個要素存在的高度的重合性、一致性、兼容性、共促性。 
圖1高職專業群建設與治理體系改革的共同演進框架 價值體系耦合:群理念的引入與高職治理理念的重塑。一方面,專業群建設所秉持的專業集群、資源集成、管理集約的理念必將帶來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理念的適應性變化。隨著“群”理念的引入,要求將高職院校內部具有相同產業鏈/崗位群面向的專業進行集合,這不僅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實現了高職院校發展的效益最大化,還通過以群為治理單位,打破了院系間原有管理體制機制的制約,從治理層面實現了對師資、資源、課程、教學等的有效整合,提升了高職院校的治理績效。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所持有的治理理念是專業(群)建設理念的重要供給方。高職院校治理體系長期培育的價值理念必將對專業群建設產生影響。如果高職院校治理理念與“群”理念基本一致,則會對專業群的建設帶來正反饋的促進作用;如果發生抵牾,則必然阻礙專業群建設的進程和方向。 結構體系耦合:群生態的建構與高職治理結構的優化。
“雙高”時代高職專業群建設與治理體系改革的共同演進高職是一個涵括政府、企業、行業、社會等主體共同參與的生態系統。結構體系的耦合一方面表現為高職專業群建設的人才需求與治理體系人才供給之間的耦合。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學校董事會、理事會機制、教學指導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等治理組織不僅關系到行業、企業、課程專家、教師等參與專業群建設的程度,更關涉到這些主體的權責劃分。另一方面,隨著群理念的引入,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由原來單一的專業層級演變為專業、專業群、專業群落、專業群系統四大層級在內的“群”生態系統?!叭骸鄙鷳B的生成對治理結構的優化,也就是對不同生態層級之間人員如何調配、不同主體職責如何界定等現實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高職院校亟需建立起多元利益共同體之間的“共容利益”,通過“共容利益”這只“看不見的手”實現專業群建設多元主體的有機協調。 制度體系耦合:群制度的生成與高職治理制度的完善。
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與治理體系改革在制度體系方面的耦合一方面表現在二者“共生”于當下我國所特有的社會文化、歷史、政治等制度環境之中,以及職業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現代化深化改革發展的制度背景之下。另一方面,專業群的建設也“內生”于高職治理體系改革的整體環境之下。公平合理的制度環境保障了專業群建設主體之間的交往與合作,降低了行動者之間的合作成本。此外,治理制度通過其附帶的激勵取向和激勵程度作用于專業群運行方向和動力進而影響專業群整體建設效果,其在專業群的影響將通過塑造專業集群內行動個體的建設積極性和方向性、專業群內部要素的結構與關系、建設資源的多少等帶來專業群整體運行水準的變化,進而影響整個專業群建設的成效;相反,專業群建設的邏輯、結構、效率等也對治理制度的建設產生反作用。 方法體系耦合:群技術的運用與高職治理方法的革新。
方法體系的耦合表現為高職專業群建設過程中所進行的技術創新和手段改革為學校治理體系改革提供方法支撐和技術擴散,以及高職院校治理體系改革所依托的具體方法向專業群建設各個環節進行輻射和滲透。一方面,專業群的建設方法可以提高治理體系改革的效率。高職專業群建設的技術創新和手段改革,可以拓展、深化、加快專業群建設的廣度、深度和速度,引發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課程組織、師資團隊建設等方面的技術改進和制度創新,最終作用于高職院校整體治理體系的演化和進步。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治理技術的創新,可有效反哺教學改革和其他內涵化發展能力,推進專業群內部要素和基本能力建設,打造專業群建設從“產業(鏈)發展需求—專業群建設—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的良性循環圈,實現教育系統的專業建設對社會系統的產業發展的主動助推。 (五)運行體系耦合:群范式的形塑與高職治理路徑的統整。 一方面,高職專業群建設關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材教法改革、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課程教學改革、師資團隊建設等方面,是一個包含多要素、多環節、多主體的系統工程,其系統變革必將引發治理路徑的共振??梢?,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并非是小打小鬧的臨時性改革,也絕非僅僅只是課程重構、資源共享等單一層面的技術變革,而是一項包含高職院校內部治理體系重塑在內的系統“范式”變革。另一方面,與治理路徑密切相關的體制機制成為促進“群”范式深入貫徹的關鍵肇因。專業群要素建設容易突破,但是要想實現徹底的變革卻時常遭遇管理層面的阻礙,尤其是體制機制問題無疑是妨礙專業群建設深入推進的關鍵因素。高職院校內部治理者是否具有“群”范式思維和系統改革理念,院校層級能否對專業群建設的各個要素進行合理安排和科學規劃,影響著專業群整體的建設效果。(選自:“雙高”時代高職專業群建設與治理體系改革的共同演進,作者:林克松,許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