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1lfb9"><output id="1lfb9"></output></p>

<p id="1lfb9"><menuitem id="1lfb9"></menuitem></p>
<p id="1lfb9"></p>

<p id="1lfb9"><delec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delect></p><p id="1lfb9"><delec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delect></p>

<p id="1lfb9"><delect id="1lfb9"></delect></p>

<p id="1lfb9"></p><pre id="1lfb9"></pre>

<p id="1lfb9"></p>
<p id="1lfb9"><delect id="1lfb9"><address id="1lfb9"></address></delect></p>
<pre id="1lfb9"></pre><p id="1lfb9"><delect id="1lfb9"></delect></p><p id="1lfb9"><menuitem id="1lfb9"><address id="1lfb9"></address></menuitem></p>

<p id="1lfb9"><outpu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output></p>

<p id="1lfb9"></p>
<p id="1lfb9"></p><pre id="1lfb9"></pre>

<p id="1lfb9"></p>

<p id="1lfb9"><menuitem id="1lfb9"><address id="1lfb9"></address></menuitem></p>
<p id="1lfb9"></p>

<p id="1lfb9"></p>

<p id="1lfb9"><output id="1lfb9"></output></p><p id="1lfb9"></p><output id="1lfb9"><delec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delect></output>

<pre id="1lfb9"><delect id="1lfb9"></delect></pre>

<output id="1lfb9"><menuitem id="1lfb9"><noframes id="1lfb9">

<p id="1lfb9"></p>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發布者:2018006黃山發布時間:2023-06-04瀏覽次數:1415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專業代碼:460104

二、培養類型及學歷層次

 (一)培養類型:高等職業教育

 (二)學歷層次:大專

三、入學要求與修業年限

 (一)入學要求

 為高中階段教育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

 (二)修業年限

 基本修業年限3年,可以根據學生靈活學習需求合理、彈性安排學習時間。

四、職業面向

(一)職業面向

所屬專業大類

(代碼)

所屬專業代碼(代碼)

對應行業

(代碼)

主要職業類別(代碼)

主要崗位群

或技術領域

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

裝備制造大類

46

機械設計制造類

4601

通用設備制造業(34);

專用設備制造業(35

機械工程技術人員(2-02-07

工藝技術人員;

1+X”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

CAD中級、高級制圖員

機械冷加工人員(6-61

設備操作人員;

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修人員;

生產現場管理人員

中級、高級維修電工;

中、高級數控車工

機械熱加工人員(6-62

設備操作人員;

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修人員;

生產現場管理人員

1+X”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二)職業發展路徑

 中國制造要從制造大國向著制造強國轉型,向著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這給機械制造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對口的行業分布非常廣泛。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 4754-2011),制造業類行業中與機械制造業相關的行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9 大類。

 機械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增量巨大,并向高端人才需求邁進,對于從事設計、加工制造、研發、管理等崗位工作的各類機械制造專業

 人才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旺盛需求,特別是具有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和技術精湛的高級技術人才。不僅需要大量掌握高技能操作人員和高水平工程技術人員,還希望能擁有綜合兩者優勢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高職畢業生的職業崗位群主要涉及以下幾個關鍵崗位:設備操作員、產品設計工程師、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保員、質量檢驗和管理員。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機械制造及自動化職業規劃就應該體現以下幾個層次:

1)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技術應用能力要求主要體現在機械加工設備操作及維護、工藝規程編制和質量檢驗上。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合作,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結合,以企業生產一線技術人才培養為目標,對接生產現場,對接關鍵技術及典型工作任務,使學生入職后能夠盡快勝任工作崗位。

2)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產品質量意識、安全生產意識、效率意識及環保意識,以此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3)開設實用的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及企業管理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企業的營銷人員需要有機械專業背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如果能熟悉營銷方法,懂電子商務,則更是企業急需的人才。

4)制造智能化、信息化等要求對學生的英文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具備英文簡單聽、說、讀、寫能力,有助于學生職業發展。

(三)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分析

 職業行動領域

 工作

 任務

 知識、技能、

 職業素養要求

 學習、訓練內容

 備注

 工藝

 技術員

1.識讀圖紙,繪制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

2.正向和逆向模型構建及簡單工裝夾具設計;

3.結構工藝改進及優化;

4. 編制加工、裝配工藝。

1.能夠識讀各類機械圖和零件圖,能以工程語言(圖樣)與專業人員進行有效溝通交流;

2.能夠熟練使用一種三維數字化設計軟件進行零件、機構和簡單工裝夾具的設計。

3.能對機械產品進行基本的逆向設計;

4.能進行機械產品結構工藝性能分析,并能提出相應改進措施;

5. 能編制加工與裝配工藝,編制工序卡;能指導現場生產,處理工藝問題,并進行工藝優化。

1.機械零件圖、裝配圖的識圖與繪制;

2.主流二維、三維建模軟件的使用;

3.逆向產品設計軟件的基本應用;

4.機械結構分析和設計方法;

5.職業道德修養、創新意識培養。





 設備

 操作員

 普通機床、數控車、銑床及加工中心操作;

2.金屬材料冶煉產線操作員、零件焊接操作工;

3.三維掃描儀操作、3D打印機操作。

1.能依據操作規范,對普通機床、數控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等設備進行操作使用;

2.能依據操作規范,對合金熔煉及焊接設備等進行基本操作;

3.能利用三維掃描儀進行三維數據測量,并利用3D打印機進行增材制造。


1.普通機床、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及特種加工機床結構和工作原理的認識;

2.機床對刀方法、工件裝夾方法、加工工藝過程參數設置、數控加工程序的手工與軟件編輯;

3.掌握金屬材料成型原理與方法;

4.三維掃描儀、3D打印機操作方法;

5.職業道德修養、安全生產和安全責任意識培養。


 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保員

 對機械生產設備進行安裝和調試;

 對機械生產設備進行保養及維護。

1.能對普通機床、數控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等設備進行維護與保養及基本故障診斷與排除;

2.能對三維掃描儀、3D打印機等設備進行故障診斷與基本維護。

1.機械設備故障的診斷與維護;

2.職業道德修養、安全責任意識培養。


 質量檢驗和管理員


1.測量零件尺寸及形位誤差;

2.產品檢驗 、質量管理和控制。

3.生產現場指導和生產管理。


1.能對機械零部件加工質量進行檢驗、統計及判斷分析;

2.能對零部件幾何尺寸、幾何公差及機械性能等進行檢測;

3.能熟練使用各種常見檢測器具,并對檢測數據分析,對主要質量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4.熟悉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有一定質量意識。

1.尺寸公差、幾何公差等技術要求;

2.工程材料的性能與應用;

3.常見量具及三坐標測量儀的操作的使用;

4.質量標準的熟悉質量管理的方法;

5.職業道德修養、質量意識培養。


五、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機械加工、制造工藝、數控機床操作技術,計算機繪圖和CAD/CAM軟件應用等職業群,能夠從事機械零件的繪圖、設計、制造、工藝編制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培養規格

1、素質

 (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2)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3)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

 (4)勇于奮斗、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養成良好的健身與衛生習慣,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6)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藝術特長與愛好。

2、知識

 (1)掌握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掌握機械工程材料、機械制圖、公差配合、工程力學、機械設計等基本知識。

 (3)掌握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操作的基本知識。

 (4)掌握數控編程與加工(含數控車床、數控銑床、線切割、加工中心等)的基本知識;

 (5)具有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等方面的機械制造基礎知識;

 (6)掌握液壓與氣動控制、電工與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

 (7)熟悉機械加工工藝,能正確選擇加工刀具和夾具,制定加工工藝規程。

 (8)熟悉逆向設計和3D 打印基本知識。

3、能力

 (1)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3)具有較好的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能力;

 (4)能夠識讀各類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

 (5)具備基本的機械設計與加工能力;

 (6)能夠熟練掌握一種以上CAD/CAM軟件,并能使用軟件進行二維繪圖與三維建模;

 (7)能熟練地進行數控機床加工的程序編制;

 (8)能夠進行機械零件的制造工藝編制、數控程序編制與工藝實施。

 (9)能夠依據操作規范,對普通機床、數控機床和自動化生產線等設備進行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

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設置及要求

(一)人才培養模式及特色

 本專業實行“課證結合、比賽引領、能力進階、行動導向”人才培養模式。

 本方案依據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和綜合管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要求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而制定。通過對福建機械產業調研,對職業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調研與分析,把專業所涉及的職業教育活動分解成若干相對獨立的模塊,對模塊進行任務分析,整合模塊項目課程,構建工學結合、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有以下特色:

 (1)實行教育與證書培訓相結合,建立高效合理的學科和技能訓練的培養體制。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訓與考評工作,將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相結合,鼓勵學生獲得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證,以及CAD制圖員、數控車工、電工或焊工等職業資格證書,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2)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大賽相結合,在教研室組織校內“二維CAD繪圖競賽”、“ 三維CAD建模競賽”、“數控加工競賽”的基礎上,積極參加福建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相關項目(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工業設計技術、復雜部件數控多軸聯動加工技術、增材制造技術綜合應用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3)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部分國家、行業標準,實現課程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對接。例如:對接《數控車床操作與編程》課程,融入數控車工職業標準;對接《數控銑床操作與編程》課程,融入數控銑工職業標準。數控車工、數控銑工、CAD制圖員等職業資格認證在我院均有鑒定點。

 (4)通過分析崗位群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對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設計為三種能力,即產品設計能力、制造能力和檢測能力;將能力的培養區別為四個階段,職業基礎能力的培養階段、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階段、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階段、職業拓展能力的培養階段。

(二)課程設置

1、專業核心課程

 工程材料與熱處理、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電氣與PLC控制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機械制造工藝編制。

2、專業課程體系


3、獨立設置(集中安排)的實踐教學環節設計

 獨立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設計表

 序號

 獨立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

 設置

 學期

 周數

 主要教學

 模式設計

 教學地點

 考核設計

 學習成果

 呈現

1

 入學教育

1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校內

 考查

 報告

2

 軍事技能

2

2

 基本素質與能力

 校內操場

 考查

 會操

3

 社會實踐(思想道德與法治)

 理論課程教學周的周末,分三個周末共計6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校外

 考查

 報告

4

 社會實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理論課程教學周的周末,分三個周末共計6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校外

 考查

 報告

5

 勞動教育與實踐1

 第一學期分散安排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6

 勞動教育與實踐2

 第二學期分散安排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7

 勞動教育與實踐3

 第三學期分散安排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8

 勞動教育與實踐4

 第四學期分散安排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9

 畢業教育

6

1

 基本素質與能力

 教室

 考查


10

 素質教育

 分散安排,由院團委、二級學院組織






11

 創新創業實踐

 課外時間


 基本素質與能力

 校內

 考查

 報告

12

 制圖測繪

1

1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

 零件測繪實訓室,CAD機房

 考勤+

 實訓報告

 手繪或計算機

 繪圖圖紙

13

 機械CAD實訓

2

1

 專業項目集中性實踐

 校內機房

 分塊考核

CAD考證


 ▲金工實習

3

2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

 電工綜合實訓室

 考勤+實操+

 實訓報告

 金工零件與

 實訓報告

14

 液壓與氣動實訓

4

1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

 液壓與氣壓實訓室

 考勤+

 實訓報告

 實訓報告

15

 機械加工實訓(焊接)

4

1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

 機加工車間

 考勤+

 實訓報告

 機加工零件與

 實訓報告

16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5

2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

CAD機房、校內外實訓基地

 考勤+實操+

 實訓報告

 零件及裝配

 圖圖紙

 與實訓報告

17

 階段崗位實習

5

4

 企業兼職教師與崗位實習檢查

 企業

 崗位實習手冊+企業

 指導教師評價

 實習手冊

 實習總結

18

 畢業崗位實習

6

16

 企業兼職教師與崗位實習檢查

 企業

 崗位實習手

 冊+企業指

 導教師評價

 崗位實習手

 冊

19

 畢業論文(設計)與答辯

6

2

 項目

 教室

 論文+答辯

 論文

20

 選修由院團委、二級學院組織的素質教育項目二項







4、技能大賽項目設計

 技能大賽項目設計表

 序號

 技能競賽項目名稱

 依托課程

 或實訓環節

 競賽內容設計

 設置學期

 競賽形式

 競賽組織方式

1

 二維CAD繪圖競賽

 機械CAD實訓

 二維繪圖

2

 參賽對象為大一學生,個人賽

 校賽

2

 三維CAD建模競賽

 零件三維建模與創新設計

 三維造型、零件裝配

3

 本次競賽的參賽對象為大二學生,個人賽

3

 金屬冶煉與設備檢修

 合金熔煉與質量控制

 氧氣頂底復吹轉爐煉鋼項目、銅火法冶煉項目

4

 團體賽

 省賽、國賽

4

 復雜部件數控多軸加工技術

 機械制圖

 制圖測繪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機械制造工藝編制

 三軸與四軸數控銑加工

3

 團體2人賽

 校賽

 省賽

5

 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增材制造賽項

 零件三維建?;A

3D掃描與逆向設計

 增材制造技術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1.  數字建模、拓撲優化及打印

  2.  數字模型修復、工程圖繪制

  3.  三維數字化掃描與數據處理

4.打印件后處理

4、5

 個人賽

 省賽、國賽

6

 工業設計技術

 零件三維建?;A

3D掃描與逆向設計

 增材制造技術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三維掃描、三維測量數據處理、逆向建模與創新設計、增材制造、數控加工

4、5

 個人賽

 省賽、國賽

 學生取得技能大賽證書,可進行學分替換,具體如下:

1)復雜部件數控多軸加工技術技能大賽省賽或國賽證書,可替換: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3學分;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2學分;

 機械制造工藝編制2學分

2)金屬冶煉與設備檢修技能大賽省賽證書,可替換:

 合金熔煉與質量控制2學分;

3)工業設計技術技能大賽省賽或國賽證書,可替換:

 零件三維建?;A3學分;

3D掃描與逆向設計2.5學分;

 增材制造技術2.5學分;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3學分;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2學分;

5、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等證書的育訓結合項目設計

 序號

 證書名稱

 依托課程或實訓環節

 內容設計

 育訓組織形式

1

1+X數控車銑工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機械CAD/CAM應用》、《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根據數控車銑工職業資格標準

 課程理論+實踐

 集中實訓

2

AutoCAD制圖員

 《機械CAD實訓》

 根據AutoCAD制圖員職業資格標準

 集中實訓

3

1+X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技能等級證書

 《零件三維建?;A》、《機械CAD實訓》、《機械CAD/CAM應用》、《機械制造工藝編制》

 根據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

 課程理論+實踐

 集中實訓

4

 維修電工

 《電工與電子技術》

 根據維修電工職業資格標準

 課程理論+實踐

5

 “1+X”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連接成型方法與設備》、機械加工實訓(焊接)

 根據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標準

 課程理論+實踐

 集中實訓

 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等證書,可進行學分替換,具體如下:

11+X數控車銑工,可替換: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3學分;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3學分;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2學分;

 機械制造工藝編制2學分

21+X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技能等級證書,可替換:

 零件三維建?;A2學分;

 機械CAD/CAM應用2學分;

 機械制造工藝編制2學分;

3)維修電工證書,可替換:

 電工電子技術3學分;

4)“1+X”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替換:

 連接成型方法與設備3學分;

 機械加工實訓(焊接)1學分;

(三)課程教學內容與要求

1、公共必修課

 (1)思想道德與法治1              1學期(24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引導大學生立足新時代的社會需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道德觀、法治觀,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習內容:

本教學,分為七個專題: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確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科學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理想信念的內涵和作用、確立崇高科學的理想信念、中國精神的科學內涵和現實意義、弘揚新時代的愛國主義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專題化、模塊化教學模式,依托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創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平臺,根據課程模塊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模塊學習任務,靈活運用講授法、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充分提箱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以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成績,采用百分計分制;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60%,其中課堂考勤10%、網絡學習20%、課堂活動20%、實踐環節10%;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40%,按照教育部對高校思政課教學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統一閉卷考試。

 (2)思想道德與法治2             2學期(24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引導大學生立足新時代的社會需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道德觀、法治觀,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習內容:

本課程采用專題化教學,分為九個專題: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道德的形成及其本質、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原則及其規范、在實踐中養成優良道德品質、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作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專題化、模塊化教學模式,依托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創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平臺,根據課程模塊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模塊學習任務,靈活運用講授法、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充分體現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以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成績,采用百分計分制;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60%,其中課堂考勤10%、網絡學習20%、課堂活動20%、實踐環節10%;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40%,按照教育部對高校思政課教學考核要求,采用年段統一閉卷考試。。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第3學期(48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是對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課程旨在幫助大學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進一步樹牢大學生“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深刻領會“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學習內容:

 專題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專題二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專題三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專題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專題五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專題六    全面深化改革

 專題七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專題八    全面依法治國

 專題九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專題十    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專題十一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專題十二  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

 專題十三  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專題十四  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

 專題十五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專題十六  全面從嚴治黨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以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為落腳點,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綜合運用講授、案例、情境創設、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開展教學,輔之以平臺互動完成教學任務,并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借助平臺進行拓展、反饋與考核。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計分??傇u成績=平時成績(60%+期末成績(40%),其中平時成績60%包括:考勤(20%)、平臺學習任務(15%)、作業(15%)、課堂表現(10%)。期末考試采用閉卷考試,由學習通平臺隨機組卷,統一發布。

 (4)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第4學期(32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引導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有更加準確的把握;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歷史變革、歷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堅持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徹的理解。提升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習內容:

 前言 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一章 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第五章 鄧小平理論  

 第六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學發展觀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以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為落腳點,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綜合運用講授、案例、情境創設、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開展教學,輔之以平臺互動完成教學任務,并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借助平臺進行拓展、反饋與考核。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計分??傇u成績=平時成績(70%+期末成績(3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考勤(20%)、平臺學習任務(20%)、作業(20%)、課堂表現(10%)。

 (5)體育與健康1        1學期 (26學時)

 學習目標:

 一、總體目標以提高身體素質為指導思想,通過基礎體育課程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并運用比較科學的健身方法進行鍛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為專項學習和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的目的。

二、分類目標(一)運動參與目標愛好運動,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二)運動技能目標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專項學習打下良好的體能基礎。(三)職業特殊體育素質目標通過積極鍛煉,具備與職業工作特征相應的身體素質(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韌等素質能力),并通過項目考核標準。(四)職業社會適應性目標通過《基礎體能》體育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好的適應職業工作需要的社會適應能力、職業禮儀和職業氣質等社會服務規范,表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學習內容:

體育課目的與任務、課堂常規、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身體健康常識、短跑、中長跑、跳投、類健康長廊、休閑項目、職業體能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學期教學以周學時為單位,按項目內容學時比例分配教學時數。

2.按規定的項目教學時數進行場地輪換教學。

3.以自然班教學,采用語言傳授(示范、講解)、實踐學習、問題討論、問答法進行教學。

4.學生感知練習或采用輔助練法過程。

5.通過身體練習達到掌握基本運動技能。

6.通過對某項技術動作的分解練習到完整技術練習,并通過實踐練習—糾正錯誤—再練習過程,達到熟練掌握的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

7.教學方法采用分組教學法、循環練習法,并通過競賽法或游戲法練習進入情景教學,從而達到掌握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

8.通過對項目的測試或技術評定,檢查學生對項目技術的掌握程度。

 課程考核與評價:

1.理論部分: 以理論課教學內容為主,結合教材,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100 分制,占學期成績的10 % ;

2.實踐部分:技術考核占總成績的90 %。

 (6)體育與健康2            2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一、總體目標以提高身體素質為指導思想,通過基礎體育課程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并運用比較科學的健身方法進行鍛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為專項學習和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的目的。

二、分類目標(一)運動參與目標愛好運動,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二)運動技能目標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專項學習打下良好的體能基礎。(三)職業特殊體育素質目標通過積極鍛煉,具備與職業工作特征相應的身體素質(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韌等素質能力),并通過項目考核標準。(四)職業社會適應性目標通過《基礎體能》體育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好的適應職業工作需要的社會適應能力、職業禮儀和職業氣質等社會服務規范,表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學習內容:

體育課目的與任務、課堂常規、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身體健康常識、短跑、中長跑、跳投、類健康長廊、休閑項目、職業體能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學期教學以周學時為單位,按項目內容學時比例分配教學時數。

2.按規定的項目教學時數進行場地輪換教學。

3.以自然班教學,采用語言傳授(示范、講解)、實踐學習、問題討論、問答法進行教學。

4.學生感知練習或采用輔助練法過程。

5.通過身體練習達到掌握基本運動技能。

6.通過對某項技術動作的分解練習到完整技術練習,并通過實踐練習—糾正錯誤—再練習過程,達到熟練掌握的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

7.教學方法采用分組教學法、循環練習法,并通過競賽法或游戲法練習進入情景教學,從而達到掌握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8.通過對項目的測試或技術評定,檢查學生對項目技術的掌握程度。

 課程考核與評價:

1.理論部分: 以理論課教學內容為主,結合教材,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100 分制,占學期成績的10 % 。

2.實踐部分:技術考核占總成績的90 %。

 (7)體育與健康3         3學期 (34學時)

 學習目標:

選項體育課,是全校大二年級的公共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交叉性、綜合性學科。選項運動課程是以大一體育課程基礎上開設的,以人為本,傳授各選項課程的知識、技術、戰術;掌握一定技能與戰術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和提高個人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大學生養成自主練習和研究型學習的良好習慣,增進身心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課程設置上,前導課程有大學一年級基礎體育課程,后續課程有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俱樂部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保持體育教學和課余體育鍛煉的連貫性、把大學生的體育教育過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過程、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學習內容:

以各選項內容為主(籃球、足球、排球、氣排球、桌上足球、網球、羽毛球、武術博擊、武術套路、健美操、形體瑜珈、定向運動、乒乓球、啦啦操、保健體育)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學期教學以周學時為單位,按項目內容學時比例分配教學時數。

2.按規定的教學項目時數進行教學。

3.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教學以自然班開課,采用語言傳授(示范、講解)、實踐學習、問題討論、問答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4.通過對某項技術動作的分解練習到完整技術練習,并通過實踐練習—糾正錯誤—再練習過程,達到熟練掌握的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

5.教學方法采用分組教學法、循環練習法,并通過競賽法或游戲法練習進入情景教學,從而達到掌握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

6.通過對項目的測試或技術評定,檢查學生對項目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

 課程考核與評價:

1.理論部分: 以理論課教學內容為主,結合教材,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100 分制,占學期成績的10 %。

2.實踐部分:技術考核占總成績的60%、專項素質20%、游泳10%

(8)體育與健康4            4學期 (34學時)

 學習目標:

選項體育課,是全校大二年級的公共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交叉性、綜合性學科。選項運動課程是以大一體育課程基礎上開設的,以人為本,傳授各選項課程的知識、技術、戰術;掌握一定技能與戰術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和提高個人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大學生養成自主練習和研究型學習的良好習慣,增進身心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課程設置上,前導課程有大學一年級基礎體育課程,后續課程有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俱樂部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保持體育教學和課余體育鍛煉的連貫性、把大學生的體育教育過程延伸到高等教育全過程、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學習內容:

以各選項內容為主(籃球、足球、排球、氣排球、桌上足球、網球、羽毛球、武術博擊、武術套路、健美操、形體瑜珈、定向運動、乒乓球、啦啦操、保健體育)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學期教學以周學時為單位,按項目內容學時比例分配教學時數。

2.按規定的教學項目時數進行教學。

3.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教學以自然班開課,采用語言傳授(示范、講解)、實踐學習、問題討論、問答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4.通過對某項技術動作的分解練習到完整技術練習,并通過實踐練習—糾正錯誤—再練習過程,達到熟練掌握的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

5.教學方法采用分組教學法、循環練習法,并通過競賽法或游戲法練習進入情景教學,從而達到掌握某一技術動作的目的。

6.通過對項目的測試或技術評定,檢查學生對項目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

 課程考核與評價:

1.理論部分: 以理論課教學內容為主,結合教材,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100 分制,占學期成績的10 % 。

2.實踐部分:技術考核占總成績的60%、專項素質30%

(9)高等數學(模塊A)  航海學院第2學期課,其它學院第1學期開課(60學時)

 學習目標:

1.獲得高職學生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數學基本概念、結論產生的專業背景和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專業學習中的應用。

 2.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在各專業中的應用,掌握運用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

3.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與特性,適當兼顧學生思維、文化等方面的培養。

 學習內容:  

1、預備知識(4課時),2、函數、極限與連續(12課時),3、微分學(12課時),4、導數的應用(8課時)5、積分學(20課時)6、專業應用(4課時)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2.模塊化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1.情景設置:努力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從真實的學習情景中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2.模塊化教學:根據為專業服務需求,圍繞工作中的真實任務開展模塊化教學;

3.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采用啟發講授法、實驗探究、自主學習等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師資要求:

1.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

2.懂得一定的專業知識,熟悉行業背景;

 課程考核與評價:

1.過程性考核:平時小測(20%)、課堂互動(20%)、信息化教學(20%)、出勤(20%)、在線測試(20%)等方面綜合給出學生平時成績。

2.學期總評成績構成(百分制):

學期總評成績=期末閉卷(50%+平時成績(50%

(10)高職英語1   1學期 (64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能夠達到《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所設定的四項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職場涉外溝通目標、多元文化交流目標、語言思維提升目標、自主學習完善目標,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學習內容:            

《高職英語1》《高職英語2》為基礎英語,基礎英語課程內容為職場通用英語,分個人與社交、個人與職場兩大模塊,共有14個主題。個人與社交模塊主題包括:興趣愛好、娛樂購物、時間管理、健康急救、網絡安全、智能交通、商旅文化、志愿服務。在主題中融入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語用知識、文化知識。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依托優慕課、學習通、U校園、詞達人等平臺,讓學生在平臺學習詞匯、語法、寫作、視聽內容。線下教學分課前、課中、課后,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圍繞主題創設情境、設計語言學習活動,運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將“聽、說、讀、寫、譯”多種語言技能訓練相結合;課后:學生完成線上或線下拓展練習,教師發揮評價對英語教學的導向、激勵、診改作用,進行教學反思,強化教學環節管理、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與評價: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開展學業水平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技能、素養進行多維度評價。

 (1)過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業、課堂表現、單元測試、小組任務等成績。

2)終結性考試占50%,以閉卷形式進行,考查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11)高職英語2   2學期 (64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能夠達到《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所設定的四項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職場涉外溝通目標、多元文化交流目標、語言思維提升目標、自主學習完善目標,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學習內容:            

《高職英語1》《高職英語2》為基礎英語,基礎英語課程內容為職場通用英語,分個人與社交、個人與職場兩大模塊,共有14個主題。個人與職場模塊主題包括:求職、面試、實習、入職、職場禮儀、職業規劃等。在主題中融入詞匯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語用知識、文化知識。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依托優慕課、學習通、U校園、詞達人等平臺,讓學生在平臺學習詞匯、語法、寫作、視聽內容。線下教學分課前、課中、課后,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圍繞主題創設情境、設計語言學習活動,運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案例分析等方法,將“聽、說、讀、寫、譯”多種語言技能訓練相結合;課后:學生完成線上或線下拓展練習,教師發揮評價對英語教學的導向、激勵、診改作用,進行教學反思,強化教學環節管理、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與評價: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開展學業水平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技能、素養進行多維度評價。

 (1)過程性考核占50%,包括出勤、作業、課堂表現、單元測試、小組任務等成績。

2)終結性考試占50%,以閉卷形式進行,考查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12)信息技術應用基礎      第2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能夠增強信息意識、提升計算思維、促進數字化創新與發展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為其職業發展、終身學習和服務社會奠定基礎。本課程任務旨在幫助學生認識信息技術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理解信息社會特征并遵循信息社會規范;使學生掌握常用的工具軟件和信息化辦公技術,能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使學生擁有團隊意識和職業精神,具備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能力,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學習內容:

 模塊一:計算機基礎知識;

 模塊二:辦公應用(以WPS為核心的文檔處理、電子表格處理、演示文稿處理)

 模塊三:信息檢索能力;

 模塊四:信息素養與社會責任;

 模塊五: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教學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翻轉課堂,合理科學安排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任務,教學中依托案例構建教學,“教、學、做”融為一體,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既注重合理發揮傳統課堂的教學優勢又注重因材施教,注重關注學生個性特征、實現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本課程網站資源,在網上開展教學活動,包括網絡課程學習、自主學習、課后復習、課件下載、作業提交、專題討論、網上答疑等,使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方便地進行學習。

 課程考核與評價:

 關注評價的多元性,將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項目考核、技能目標考核成績作為總評成績??傇u成績=平時成績20%(考勤+提問等)+項目考核80%(其中模塊一占10%,模塊二占55%,模塊三占5%,模塊四占5%,模塊五占5%

(13)信息技術應用拓展(模塊二)      第1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對當前熱門的計算機新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具備支撐專業學習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程序設計的思維,能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使學生擁有團隊意識和職業精神,具備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能力,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程序設計基礎模塊課程目標:理解程序設計是設計和構建可執行的程序以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通過學習能夠掌握一種編程的任務分析、算法設計、編寫、調試、測試程序的能力。                      

2、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課程目標:本主題包含大數據基礎知識、大數據系統架構、大數據分析算法、大數據應用及發展趨 勢等內容;包含人工智能基礎知識、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內容。通過該模塊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計算機行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和主流技術,形成大數據思維方式,掌握人工智能理念,

3、物聯網與通訊技術課程目標:本主題包含現代通信 技術基礎、5G 技術、其他現代通信技術等內容。主要對物聯網的體系結構、關鍵技術和典型應用進行系統性介紹,從物聯網的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三層模型出發,分別闡述各層的主要功能和重點技術,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物聯網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4、數字媒體課程目標:本主題包含數字媒體基礎知識、數字文本、數字圖像、數字聲音、數字視頻、HTML5 應用制作和發布等內容。本課程注重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獨立制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其能夠熟悉從制作到思考,從思考到設計,從而具備影視作品編輯、創作能力。

 學習內容:

 模塊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大數據部分:理解大數據的基本概念、結構類型和核心特征;了解大數據的時代背景、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熟悉大數據在獲取、存儲和管理方面的技術架構,熟悉大數據系統架構 基礎知識;了解大數據應用中面臨的常見安全問題和風險,以及大數據安全防護的 基本方法,自覺遵守和維護相關法律法規。

 人工智能部分:了解人工智能的定義、基本特征和社會價值;了解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及其在互聯網及各傳統行業中的典型應用和發展趨勢;熟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常用開發平臺、框架和工具,了解其特點和適用范圍;熟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基本流程和步驟;了解人工智能涉及的核心技術及部分算法,能使用人工智能相關應用解決實際問題;能辨析人工智能在社會應用中面臨的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2.1大數據部分: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模式,依托智能化測試系統,構建“課前線上預習、上課測驗檢查、重點案例講授、強化編程實訓”。強調學生課前線上預習,每次授課采用進行20分鐘的測試,根據系統閱卷評判的結果,重點分析學生預習存在問題,重點講授本次課程案例及知識要點,隨后通過程序編程實訓,鍛煉編程能力、拓展思維。

2.2人工智能部分:關于人工智能基礎知識,采用知識講解、小組討論等形式,配合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源,加深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直觀認識。關于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引入具體的人工智能項目案例,采用案例教學、知識講解等形式,涉及的技術領域可包括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使學生對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及原理有初步的了解。關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采用知識講解、案例教學、項目實踐等形式,在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有初步了解的情況下,引入企業的人工智能應用項目,幫助學生熟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流程和步驟。

 課程考核與評價:

 大數據與工智能模塊:考核以考查為主,建議采用開卷形式考核。學生期末測試(30%)、過程性綜合成績(40%)、課堂綜合素質考核(30%),課程綜合素質考核要求學生設計一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一個實際案例(可以只包括設計方案、系統結構設計圖等體現設計思路,而不必具體編程實現系統),過程性綜合成績包括平時作業、課堂練習、小組成績,課堂綜合素質考核包括考勤、課堂紀律。

(14)職業語文         第1學期 (34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漢語能力,通過學習本課程,達到以下要求:

1.準確獲取和解讀語言信息的能力;

2.準確地駕馭語言素材,形成正確判斷和嚴密思路的思維能力;

3.準確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4.熟練處理職場文書的寫作能力。

 學習內容:

課程共有以下個模塊:模塊一:職業語文概述;模塊二:職場禮儀;模塊三:職場溝通(傾聽、交談);模塊四:職場口語表達(面試和演講);模塊五:職場文書寫作(行政公文、日常事務文書、職業文書);模塊六:職業漢語能力及普通話訓練(拓展模塊)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教學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翻轉課堂,合理科學安排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任務。課前,在學習平臺上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中:綜合利用信息化平臺、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小組討論等手段,組織學生開展教學;課后:借助教學平臺進行課程拓展、習作以及知識鞏固。在教學理念上,本課程突破了傳統語文的知識傳授與規則(聽、說、讀、寫)訓練,而側重于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學習在具體職業環境下,如何運用語言認識事物、與人共處、處理信息與展開思維。

 課程考核與評價:

實行過程評價,由學習態度(考勤、課堂表現)、習作練習(課堂練習、課后練習)、期末考核三部分構成。滿分100,其中作業占50%,期末線上測試占10%,考勤占10%,網絡學習占30%(觀看視頻20%,課堂討論10%),

(15)創新創業教育基礎理論         第2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基礎理論方面的指導,幫助大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并使學生掌握較為系統全面的創新創業基本知識和技能,配合學校相關部門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提供實踐機會,讓大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延展人生的寬度和廣度,積累起人生最寶貴的經驗值和成就感。

 學習內容: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采用模塊化教學,共分成七個專題:專題一創新創業概述;專題二企業家精神與創新思維;專題三創新方法;專題四創業者與創業團隊;專題五創意與創業機會;專題六商業模式創新;專題七創業路演。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更為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案例分享、課堂討論、角色模擬活動等充實和豐富課堂,利用課后拓展和相關測試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開拓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課堂討論和角色模擬,體會學習的快樂,分享學習的經驗,交流學習的方法,不斷增強創新精神,強化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考核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過程性考查和終結性考查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傇u(100%=過程性考查(70%+終結性考查 (30%),其中過程性考查 包括考勤、學習態度、個人作業、團隊作業、課堂互動等,終結性考查以報告(論文)、大作業、項目設計等方式進行。

(16)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通過建立以課堂教學為軸、以團隊活動為主、個性化指導為輔,理論和實踐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為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培養健全人格、樹立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未來職業社會的適應性及人生的幸福感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導。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理論與知識,掌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的質量管理意識,鍛造良好的人格品質和積極心態。

 學習內容:

課程以“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共設計了十個專題項目,包括健康、自我、人格、學習、人際、情緒、愛情、網絡、就業、生命等主題,培養學生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心理品質,學會理性面對挫折和困難,全方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以立德樹人為落腳點,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綜合運用講授、案例、情境創設、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開展教學,輔之以平臺互動完成教學任務,并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借助平臺進行拓展、反饋與考核。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考核以過程性考查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學生成績,采用五級計分制。過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 ①課堂考勤20分:曠課一次扣5分,遲到、早退扣2分;若曠課次數超過總課時三分之一,期末總評以不及格論。 ②課堂表現10分:線上互動5分,線下互動5分。 ③課堂小測40分:每個專題10分。終結性考核30%,共30分。學生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完成心理劇。

 (17-21)形勢與政策    第1-5學期 (40學時)

 (形勢與政策1)(形勢與政策2)(形勢與政策3)(形勢與政策4)(形勢與政策5

 學習目標:

本課程引導廣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掌握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的新進展新局面,掌握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新貢獻。使學生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能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

 學習內容:

根據新學期開學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要點》,選擇四個專題作為教學內容,以中宣部時事報告雜志社《時事報告大學生版》為教材。內容包括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大活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任務和發展成就以及重大改革措施;國際形勢及國際關系的狀況、發展趨勢;我國對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國政府的原則立場。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專題化教學模式,依托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專題學習任務,靈活運用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視頻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交流互動,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體。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以過程性考查和終結性考查綜合評定成績,采用五級制;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80%,其中課堂考勤20%、網絡學習30%、課堂活動30%;終結性考查占總成績的20%,以論文、大作業等方式進行。

 (22)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第1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職業環境,科學規劃生涯發展路徑,強化職業勝任力,涵養家國情懷,爭做新時代的接班者、奮斗者;激發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培養崇高的家國情懷、職業的敬畏情懷、負責的擔當情懷、精益的卓越情懷,重塑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專注做事的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勝任社會與企業的發展需求,實現人職最佳匹配、實現人生價值。

 學習內容:

課程通過“以終為始”目標導向,以“大學生職業生涯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為主線,共有三個篇章,包含13個專題,從生涯覺醒、自我覺察、職業探索到做出職業決策、制定出能成為大學生行動指南的職業生涯規劃、持續進行生涯管理。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以立德樹人為落腳點,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綜合運用講授、案例、情境創設、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開展教學,輔之以平臺互動完成教學任務,并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借助平臺進行拓展、反饋與考核。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考核以過程性考查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學生成績,采用五級計分制。過程性考查占70%,共70分,其中:①課堂考勤20分:曠課一次扣2分,遲到、早退扣1分;若曠課次數超過總課時三分之一,期末總評以不及格論。②課外作業30分:完成生涯自我探索報告。③線上學習10分:根據線上閱讀、小測、討論等情況打分。④課堂小測10分:根據隨堂小測成績打分。終結性考查占30%,共30分,小組完成行業調查分析、生涯人物訪談等。

 (23)就業指導           第5學期 (12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通過建立以課堂教學為軸、團隊活動為主、個性化指導為輔,理論和實踐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為大學生順利就業、適應社會及樹立創業意識提供必要的指導。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家就業政策,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職業價值觀,鍛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求職設計、求職技巧和求職面試禮儀,增強自主意識,切實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精神,提高大學生職業競爭力。

 學習內容:

就業指導課程共包含四個模塊:模塊一 就業準備;模塊二 把握政策;模塊三求職設計;模塊四 求職技巧。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管理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除了通過教學活動傳授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外,還應結合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知識等,使用測評工具、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模擬面試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業觀和職業價值觀。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考核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考核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定學生成占70%,包括考勤、學習態度、個人作業完成情況、課堂互動等,終結性考查占30%,以命題論文、撰寫求職簡歷、現場答辯、模擬面試等方式進行。

 (24)軍事理論      第2學期(36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強化憂患意識,掌握國防知識,提高國防技能,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依法履行國防義務,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使學生終身受用。

 學習內容:

課程共有五大模塊,模塊一:中國國防;模塊二:軍事思想;模塊三:國家安全;模塊四:現代戰爭;模塊五:信息化裝備。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教學方法: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視聽教學法。

2、教學建議:堅持課堂教學和教師面授在教學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依托“優慕課”為線上學習平臺,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合理科學安排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任務;要求在信息一體化教室(配備網絡、計算機、投影儀等)完成,運用學校優慕課平臺;采用過程與結果相結合考核。

3、教學組織過程:國防教育和愛國教育有機貫穿,把“課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等理念融入其中。

 課程考核與評價:

 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定量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1)過程性考核成績構成(70%):學習態度20%(考勤、課堂表現)+作業30%+網絡學習30%(包括自主性學習、課前預習、課后討論等等);(2)期末考核20%。

PS:按照學院規定及教研室規定:

 (1)缺課三分之一者,不得參加期末考試。

2)作業缺交三分之一者,不得參加期末考試。

 (25)船政文化           第1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通過對船政文化及其歷史與現實價值意義的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掌握船政文化和職業教育文化的精髓,培養學生國家至上的愛國情懷、勵志進取的敬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及精益求精 密益求密的質量精神等船政精神,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文化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鍛造學生具備良好的船政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德技并修的時代工匠、能工巧匠。

 學習內容:

本課程采用模塊化教學,分為四個模塊:船政的創辦;船政的輝煌——鑄艦、培軍;船政的輝煌——育人;船政的傳承。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教學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合理科學安排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任務,注重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質安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增強學生愛國、愛校、愛專業、愛職業的社會責任感,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采取過程性考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傇u成績=線下學習成績30%+線上學習成績40%+實踐學習成績30%。

2、專業必修課

 (1)機械制圖   第1學期   (64學時)

 學習目標:

《機械制圖》旨在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識圖能力、讀圖能力、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以及掌握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方法和技能,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和完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不可缺少的基礎。培養學生貫徹執行有關制圖的國家標準和嚴謹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學生具備高級專門人才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適應社會需求打下一定基礎。

 學習內容:

制圖基本知識;投影法基礎(點、直線、平面的投影);立體的投影(平面體投影、曲面體投影、平面與曲面立體相交、兩曲面立體相交);組合體的視圖(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讀圖及尺寸標注);機件的表達方法;標準件及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理論教學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講練結合,結合模型與多媒體直觀教學,依托學校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創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平臺,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引導法、歸納總結法,注重“形體分析法”“線框分析法”的過程教學,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實踐教學采用“實例引導,項目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定量的實例項目,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識圖與繪圖的能力。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結合實例分析問題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本課程為考試課,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平時成績通過出勤、課堂提問、線上學習、作業和實驗成績等形式考核。

 (2)工程力學      第1學期      (46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靜定結構受力分析能力和內力圖的繪制能力;力系平衡條件的應用能力;構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計算能力;基本的力學實驗操作能力;工程運用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同時培養誠實、守信、善于溝通和合作的品質。

 學習內容:

本課程包含兩個模塊:靜力學模塊包括靜力學基礎、力系的簡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學模塊包括桿件的四種基本變形(軸向拉伸與壓縮、剪切與擠壓、扭轉、彎曲)的內力、應力和變形,應力狀態與強度理論,組合變形桿的強度和壓桿穩定,材料力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并進行相關實驗的技能訓練。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采用模塊化教學,依托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創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平臺,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可綜合運用講授法、分組討論、案例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有機融入“課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課程考核與評價:

 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結合實例分析問題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為考試課,以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成績,采用百分計分制。

 (1)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

 (2)平時成績60%(包括出勤、在線學習、課堂提問、作業測試、實驗成績等形式)。

3)期末考試成績為筆試40%。

 (3)電工與電子技術      第2學期     (56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掌握基本概念、基礎內容和實際應用,但不局限在現有的教材內容之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基本知識,基本規律,結合實際應用,使學生能掌握電工基礎知識和電子元件的認識應用等內容,學會操作電工實驗的基本知識并進行相關實驗的技能訓練,最終實現基本教學內容在實踐中的創新應用。

 學習內容:

本課程分為六個模塊:電路的基本知識;正弦交流電路的基礎知識;三相交流電路的連接方式;變壓器的原理與特性和安全用電常識;分析電機控制電路常見的故障排除及維修;常用的半導體元件的名稱與作用。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模塊化教學,依托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創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平臺,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個性發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根據高職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就業崗位需求組織教學內容,同時采取講授法、分組討論、案例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學、練一體化,有機融入“課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以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成績,采用百分計分制。

 (1)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

 (2)平時成績60%(包括出勤、在線學習、課堂提問、作業測試、實驗成績等形式)。

3)期末考試成績為筆試40%。

 (4)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第2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①確切理解有關標準的基本術語、定義、內容及特點,掌握選用公差配合進行機械設計計算的原則和方法,能正確進行圖樣標注;②具備獨立測量幾何體參數的基本技能,具有處理和表達測量結果的能力;③了解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學科的發展現狀,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貫徹執行有關公差的國家標準和嚴謹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學習內容:

互換性概念;長度測量基礎;光滑圓柱體結合的公差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及檢測,表面粗糙度及檢測,圓錐公差與測量,螺紋公差及檢測。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理論教學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講練結合,結合模型與多媒體直觀教學,依托學校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創設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平臺,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引導法,講授公差理論,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確檢測工具和儀器的操作規程和技巧法,通過實訓課的實際操作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結合實例分析問題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 本課程為考試課,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平時成績通過出勤、課堂提問、線上學習、作業和實驗成績等形式考核。

 (5)工程材料與熱處理   第3學期   (56學時)

 學習目標:

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認識材料的本質,了解金屬材料的成分、熱處理工藝、組織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為以后在工作中正確選擇機械零件的材料、制定熱處理工藝及合理安排零件熱處理工藝路線打下系統而堅實的基礎。

 學習內容:

材料化學成分、組織結構、加工工藝與使用性能之間的關系以及變化規律,系統介紹材料的晶體結構、晶體缺陷、結晶與凝固、相結構與相圖、塑性變形與再結晶、常見的熱處理工藝及碳鋼、合金鋼、鑄鐵和非鐵合金的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內容。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依托優慕課等網絡教學平臺,線下靈活運用講授法、分組討論、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充分調動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該課程為專業必修課,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試成績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50%,期末終結性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

2.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成績(課堂考勤、作業、課堂提問、線上學習等)和課程實驗(訓)成績。

 (6)機械設計基礎     第3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使學生熟悉各種通用零部件、常見機構的結構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選用、設計方法和使用、維護基本知識,具備基本的機械運動分析能力、簡單機械設計能力和一-定的機械使用維護能力,為學習有關專業機械設備課程以及參與技術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礎。

 學習內容:

本課程包含3個模塊:模塊一:認識機器;模塊二:常用機構(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模塊三:機械傳動(齒輪傳動、齒輪系、帶傳動、鏈傳動)。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模塊化教學,依托學校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講演教學法、案例分析、情境創設、現場教學等方法開展教學,有機融入“課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輔之以平臺互動完成教學任務,并進行過程性評價。著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設計方法的掌握,不強調基本理論體系的完整性;著重理解公式建立的前提、意義和應用,不強調公式的詳細推導和記憶。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該課程為專業必修課,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

 (2)平時成績60%(包括出勤、在線學習、課堂提問、作業測試、實驗成績等形式)。

3)期末考試成績為筆試40%。

 (7)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      第3學期       (56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手工編程和實踐知識;使學生掌握機械制造中所涉及的設備、工裝、數控加工工藝編制等環節的理論及實踐知識,包括刀具幾何參數和切削用量的選擇、數控機床的類型、特點及其工藝范圍;機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及基準的選擇,機械加工精度、生產效率和經濟性,典型零件的數控加工,以及各類機床夾具的選擇等。使學生具有能夠在理論上進行分析、在實踐上解決數控加工工藝問題的能力。學完課程,具備數控車銑加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使學生樹立零件加工精度和數控車床操作安全意識,引入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

 學習內容:

 模塊1 數控車床認識

 模塊2 數控車床基本操作

 模塊3 數控車床編程基礎

 模塊4 數控車床加工工藝的編制

 模塊5 外輪廓加工

 模塊6 內輪廓加工

模塊7 非圓曲線的加工。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根據本課程的性質和教材特點,綜合運用講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進行理論教學;并綜合運用“示范演示”、“理實一體”等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通過與生產任務相關聯,使學生充分掌握典型軸套類零件的精密加工方法。

課程考核與評價:本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6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40%。

 (8)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   第3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自動控制和PLC編程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可編程控制器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以及維護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相關的指令、編程方法、控制系統構建、硬件接線方法、系統調試運行和優化等相關知識和技能。通過對各個項目的學習、訓練和具體操作,掌握典型PLC指令的功能、格式基本用法,了解和掌握PLC系統的結構、地址分配、程序設計以及每個應用項目的安裝、調試的全過程。使學生熟悉PLC的基礎知識,掌握PLC的指令 系統和編程方法,能夠應用PLC完成實際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及調試。使學生具有能夠在理論上進行分析、在實踐上解決機械制造自動化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樹立設備操作安全意識,和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工匠精神。

 學習內容:

自動控制和PLC編程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可編程控制器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以及維護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相關的PLC指令的功能、格式基本用法、PLC系統的結構、地址分配、程序設計以及編程方法、控制系統構建、硬件接線方法、系統調試運行和優化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針對不同內容、不同的難易程度,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現場教學、課堂討論法、比較教學法、啟發提問式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和座談研討教學法等。

 (9)液壓與氣動技術       第4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使學生較系統地掌握液壓氣動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實際應用。獲得基本的理論基礎知識、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認識到這門技術的實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學習內容:

液壓與氣壓傳動、液壓流體力學、動力裝置、執行裝置、控制調節裝置、輔助裝置、基本回路、典型液壓系統、常見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教學過程主要通過課程目標的四個方面:液壓流體力學基礎←→液壓與氣壓元件←→液壓與氣壓基本回路←→液壓與氣壓典型系統來實施。教學方法:模塊式教學,多媒體、仿真結合實訓。

 課程考核與評價:

 以定量方式呈現評價結果,采用平時成績和理論成績相結合的形式。

1.平時成績(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出勤情況)50%:其中考勤10%、作業、實驗30% 、上課提問10%;理論考核50%

 (10)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      第4學期       (56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培養學生掌握數控銑床加工工藝的編制、加工程序編制和數控銑床的操作技能,培養具有較高素養的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技術人員,讓他們熟知數控銑床及加工的基本知識,了解數控的基本原理,了解數控技術的發展趨勢,掌握數控編程的方法。使學生具有能夠在理論上進行分析、在實踐上具有解決典型機械零件數銑加工的能力。

學習內容:

項目一 數控銑床基本操作

項目二 平面類零件編程與加工

項目三 數控銑床加工孔類零件

項目四 輪廓綜合加工

項目五 利用坐標變換功能加工腔、槽類零件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依托優慕課、騰訊課堂等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過程通過與生產任務相關聯,以實際零件加工為主線,采用模塊化教學方式,結合多媒體、仿真訓練,培養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和職業崗位綜合能力。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成績采用百分制,以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綜合評定成績;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其中考勤與課堂表現10%、實驗30%、測驗與作業10%;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50%,采用理論閉卷考試方式進行考核。

 (11)機械制造工藝編制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各種現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點及加工工藝,掌握各種制造方法對模具結構的要求,提高對其它機械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品質﹔讓學生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生活心態。

 學習內容:

 模塊1 機械加工工藝及規程

 模塊2 軸類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

 模塊3 套筒類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

 模塊4 箱體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

 模塊5 圓柱齒輪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

 模塊6 叉架類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

模塊7 減速器機械裝配工藝規程編制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把課堂搬到實訓室、實訓基地,教學做一體化。

 講授法,講授精度理論,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

 演示法,讓學生明了檢測工具和儀器的操作規程和技巧法;

實訓練習法,通過實際操作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結合實例分析問題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考試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

3.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50%(其中課堂表現成績20%,作業10%,出勤10%,實驗實訓10%

4.平時考核:缺課達到總課時1/3以上者,取消考核資格,本課程按不及格計。課外作業:缺1/3以上者取消考試資格,本課程按不及格計。

3.專業選修課

 (1)合金熔煉與質量控制        第3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各種鑄鐵、鑄鋼熔煉設備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術;熟悉灰口鑄鐵、球墨鑄鐵、合成鑄鐵等熔煉方法;了解鑄造碳鋼、鑄造合金鋼的熔煉與生產方法。

學習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三相電弧爐主要結構、工作原理與操作;無芯、有芯感應電爐的基本結構、工作特點與操作;中頻感應電爐熔煉灰口鑄鐵的熔煉技術;中頻感應電爐熔煉球墨鑄鐵的熔煉技術;三相電弧爐煉鋼技術;灰口鑄鐵、球墨鑄鐵、鑄鋼生產時的爐外處理技術。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要教學組織與實施主要以多媒體教學主,充分結合現場生產視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適時結合材料成型車間的各種熔煉設備進行現場教學。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現場實操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程,實行過程評價的考查體系,由學習態度(考勤、課堂提問)、作業(課堂練習、課后練習)、實驗實訓三部分構成,采用五級制計分。其中學習態度(考勤、課堂提問)20%;作業(課堂練習、課后練習)40%、實驗實訓、實驗(訓)40%.

 (2)零件三維建模與創新設計        第3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了解CAD技術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三維建模軟件對復雜機械零件進行三維造型和創新設計的方法,結合實踐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使學生在在動手動腦中提高創新意識,樹立科學的創新創業觀,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以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要。

 學習內容:

模塊一 草圖繪制;模塊二 特征建模;模塊三 曲面造型;模塊四  裝配體設計;模塊五 工程圖設計;模塊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以提高學生三維建模技能為根本任務,依托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引導法、實操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幫助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充分調動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考核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過程性考查和終結性考查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傇u(100%=過程性考查(70%+終結性考查(30%),其中過程性考查包括:考勤和學習態度占30%;實驗占50%;課后作業占20%。終結性考查以大作業、項目設計等方式進行。

 (3)連接成型方法與設備        第4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各種焊接方法的特點及應用,深入理解各種焊接設備的自動調節原理,掌握各種焊接設備的種類、結構組成與不同材料焊材的選用,熟悉各種焊接工藝及焊接設備的操作技能等內容。

學習內容:

課程主要介紹材料焊接本質、電弧、熱輸入、線能量、熱效率、熔敷速度、熔滴過渡以及焊縫成形及控制的一些基本概念。學習焊接電弧物理、焊絲熔化及熔滴過渡、母材熔化及焊縫成形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著重介紹焊條電弧焊、埋弧焊、鎢極氬弧焊、熔化極氬弧焊、二氧化碳焊、壓力焊和釬焊的特點及應用范圍,以及各種焊接方法的焊縫成形原理、焊接設備的結構組成及選用原則。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管理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講演教學法、實驗、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該課程為考試課程,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

2)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和上課提問50%:其中考勤10%(曠課一次扣2%,遲到一次扣1%);作業、實驗(訓)30%(所有作業和實驗的平均分,缺交作業或缺交實驗報告按0分計算);上課提問10%(按平均分計算);

3)期末考試成績為筆試50%。

 (4)機械安全與質量管理        第4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認識機械安全及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安全基礎知識,熟悉常見的機械安全知識,培養安全監察人員、安全工程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機械設備制造操作技術人員所必備的技術技能,掌握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標準,了解企業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學習內容:以安全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應具備的思維方式、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標準化(1ISO9000標準內容、GB/T標準內容,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系列國際標準)為主線,在闡述各類機械在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共性問題的基礎上,以危險性較大的機械和以起重運輸機械為代表的機電類特種設備以及相應的作業過程為主要對象,介紹各類危險機械和機電類特種設備的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識別機械危險有害因素及作用機理,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全面了解企業質量管理標準及其方法,較全面地體現出機械安全技術的體系和內容。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講演教學法、現場實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以定量方式呈現評價結果,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形式。

1.平時成績50%(通過考核出勤、課堂提問、作業和實驗成績等形式)

2.期末考試成績50%

 (53D掃描與逆向設計       第4學期       (40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技術發展趨勢,對光學掃描儀的工作原理有充分的理解,掌握掃描儀的正確操作方法及點云數據處理方法,能根據零件特征,制定合理的測量方案,快速完整地獲得產品的三維全尺寸數據;掌握逆向設計的基本概念和技術方法,掌握面向工業產品設計實物的數字化、模型重建的設計方法,初步掌握一種支持逆向設計的應用軟件工具,培養逆向設計技術人才。

學習內容:

逆向工程技術與應用,逆向設計方法流程,光學三維掃描儀的數據采集與處理方法,機械加工件、塑料件、沖壓件與鑄造件的三維掃描與數據處理,Geomagic Design X逆向設計軟件的應用,工業產品逆向建模方法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依托優慕課、騰訊課堂等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的性質與特點,結合實例采用講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試課,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核成績組成:

① 過程性考核占70%(其中勤占10%,課堂表現占10%,實驗、作業占40%,在線學習占10%);

② 期末考核成績占30%。

 (6)增材制造技術      第5學期       (40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的任務是介紹增材制造技術的應用前景,著重講解增材制造技術的基本原理、類型特點及其典型工藝,讓學生充分了解3D打印材料及設備的選用、模型構建和數據處理,具備利用不同類型3D打印機對機械產品進行生產制造的能力。

 學習內容:

模塊一 增材制造技術概述;模塊二  各類增材制造技術的工藝原理;模塊三3D打印的模型構建及數據處理;模塊四3D打印成型及其后處理。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以提高學生3D打印技能為根本任務,依托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綜合運用講授、案例、情境創設、實驗實操等方法開展教學,有機融入“課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輔之以平臺互動討論完成教學任務,并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借助平臺進行拓展、反饋與考核。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考核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過程性考查和終結性考查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傇u(100%=過程性考查(70%+終結性考查 (30%),其中過程性考查包括:考勤和學習態度占30%;實驗占50%;課后作業占20%。終結性考查以大作業、項目設計等方式進行。

 (7)特種加工技術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特種加工技術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職業能力,具有解決零件加工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特種加工的安全意識,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科學嚴謹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為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畢業后能從事數控電火花機床崗位及數控線切割崗位的相應工作。

學習內容:

本課程主要講述特種加工技術的特點、分類和應用,重點講述電火花成型加工和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設備、工藝特點和工藝規律。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依托優慕課等網絡教學平臺,線下靈活運用講授法、分組討論、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和直觀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講練結合,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充分調動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綜合運用“示范演示”、“理實一體”等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通過與生產任務相關聯,使學生充分掌握零件的特種加工方法。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課程考核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7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30%。

2.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成績(課堂考勤、作業、課堂提問、線上學習等)和課程實驗(訓)成績。

 (8)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第4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以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對待工作,,熟悉非電檢測與測量方面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掌握傳感器的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了解各種常用傳感器的結構,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參數及工作特性;認識傳感器在各種控制電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傳感器的一般特性、分析方法;同時學會根據實際需要正確的選擇與使用各種傳感器,從而為使用與設計各種智能化電子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創新設計。

 學習內容:

 (1)了解非電檢測與測量的意義與重要性;

 (2)掌握非電檢測與測量的基本方法與手段;

 (3)熟悉傳感器的種類、結構與應用;

 (4)掌握常用各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性能參數;

 (5)學會根據電子線路使用與設計需要,合理的選用傳感器;

6)正確分析各種傳感器控制線路的工作過程。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把課堂搬到實訓室、實訓基地,教學做一體化。

講授法,講授傳感器理論,研究和分析傳感器的工作過程;

演示法,讓學生明了傳感器的操作規程和技巧法;

實訓練習法,通過實際操作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 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結合實例分析問題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 考試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包括課程與實訓成績,成績占過程性考核成績的80%;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學習態度成績占過程性考核成績的2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

 (9)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技術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了解機床的分類、特點、組成、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論和技術,掌握機床的使用的一般方法與流程,具備機床選型、操作以及工作站設計等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使學生達到理論聯系實際、活學活用的基本目標,提高其實際應用技能,并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通過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素質養成意識以及創新思維的能力。

學習內容:

機器人的分類與應用、機器人運動與動力學基本概念、機器人本體基本結構、機器人軌跡規劃、機器人控制系統的構成及編程語言、典型機床自動線的基本組成及特點等。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針對不同內容、不同的難易程度,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現場教學、課堂討論法、任務驅動法、啟發提問式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等。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該課程為專業必修課,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試成績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50%,期末終結性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

2.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成績(課堂考勤、作業、課堂提問等)和課程實驗(訓)成績。

3.缺課達到總課時1/3以上者,取消考核資格,本課程按不及格計。課外作業缺1/3以上者取消考試資格,本課程按不及格計。

 (10)精密測量技術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對精密測量的基本原理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掌握常用的精密測量儀器及誤差分析方法,并使學生能綜合運用光、機、電方面的知識,初步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測量技術問題,并為掌握高精度的復雜測量問題提供有利的條件,增強解決生產中存在的測量技術問題的能力:

 ①掌握長度、角度以及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精密測量原理與方法。

 ②具有使用常用儀器設備的基本技能。

     ③具有零件的精度檢驗的能力。

學習內容:精密測量技術概論,著重學習三坐標測量機的編程與操作,熟練掌握這種精密光學測量儀器,可用于各種幾何元素—點、線、面、圓、圓錐、圓柱、階梯圓和球,形位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平等度、垂直度、位置度、傾斜度、跳動度、配合公差等方面的三維測量,也可進行計算機數控測量,測量各種零件的孔距、面距、各種模具、精密件的外形精密測量。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講授法,講授精度理論,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

演示法,讓學生明了檢測工具和儀器的操作規程和技巧法;

實訓練習法,通過實際操作檢測設備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精密測量技術。

課程考核與評價:

以定量方式呈現評價結果,采用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形式。本課程考核平時成績占30%,實驗實操占30%,期末綜合考試占40%。

1.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和課堂表現、提問。

2.實驗實操包括實驗課考勤、實操表現、實驗報告。

3.期末考試成績。

 (11)工裝夾具設計與應用        第4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①掌握工裝夾具設計與應用所必須具備的設計理論和工藝知識。

②初步具備根據工件的結構特點及加工要求擬定工件的定位方案、正確選用和設計夾緊裝置、設計一般專用夾具的能力。

學習內容: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夾緊,刀具導向與夾具的對定,夾具體和夾具連接元件車床和銑床夾具等。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依托優慕課等網絡教學平臺,線下靈活運用講授法、分組討論、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和直觀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充分調動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課程考核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試成績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50%,期末終結性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

2.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成績(課堂考勤、作業、課堂提問、線上學習等)和課程實驗(訓)成績。

 (12)機械CAD/CAM技術應用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種CAM軟件,并結合所學相關專業知識,正確分析工藝,選擇合適軌跡生成方法、生成加工程序并操作數控機床完成零件的加工。再配合專業教學體系中相關課程的全面培養,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完整,為將來走上社會從事數控編程和數控加工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習內容:

較復雜零件的曲面和實體造型;分析零件結構工藝性;利用CAD/CAM軟件根據零件的造型生成數控加工程序的方法;新工藝、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以提高學生數控編程技能為根本任務,依托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置學習任務,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資源;課中:綜合運用講授、案例、情境創設、實驗實操等方法開展教學,有機融入“課程思政”、船政文化精神、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輔之以平臺互動討論完成教學任務,并進行過程性評價。課后:借助平臺進行拓展、反饋與考核。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考核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過程性考查和終結性考查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傇u(100%=過程性考查(70%+終結性考查 (30%),其中過程性考查包括:考勤和學習態度占30%;實驗占50%;課后作業占20%。終結性考查以大作業、項目設計等方式進行。

 (13)機械產品創新設計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機械產品創新設計的基本方法和過程,機械產品創新設計思路,并熟練掌握keyshot渲染軟件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將三維造型軟件和keyshot軟件相結合,綜合運用工業產品設計的理念和方法,學會團隊協作,完成工業產品的策劃、調研、定位、草案、繪圖、渲染、樣品制作等完整流程。

 學習內容:

模塊1 工業產品設計概論;模塊2 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形式美學法則;模塊3 工業產品設計表達。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的教學環節包括課堂講授、分組實驗、課堂測驗和產品外觀設計考查等。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采取教學做一體的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多媒體教室及其實驗室共同實施教學,教學方法突出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應用。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管理作用。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考核采取過程考核和綜合考核相結合,突出綜合能力考核,以創新設計與產品渲染效果為評價依據,著重考核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嚴謹規范的職業素養。

成績采用五級制,其中出勤占20%,實驗占40%,課堂表現與產品成果展示成績占40% 。

 (14)機器視覺技術及應用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完成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機器視覺基本算法,使學生能使用圖像空間濾波、頻域變化、特征點檢測、圖像匹配與幾何映射等機器視覺等基本方法將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實踐,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內容:  

機器視覺導論、圖像與視覺系統、圖像處理基礎與圖像基本變換、機器視覺硬件系統、機器視覺軟件系統、機器視覺系統繼承應用、機器視覺系統二次開發。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針對不同內容、不同的難易程度,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現場教學、課堂討論法、比較教學法、啟發提問式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和座談研討教學法等。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其中,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6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40%。

 ①過程性考核評價標準建議  

 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成績(課堂考勤、作業、課堂提問、線上學習等)和課程實驗(訓)成績。

 ②終結性考核評價標準建議

本課程的學期終結性考核一般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考試時間原則上定為120分鐘。試卷命題應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5)機械設備故障診斷與維護       第5學期       (48學時)

 學習目標:

本課程結合我?,F在設備現況,主要以培養學生掌握自動化設備,特別是數控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理論;訓練通過儀器儀表排除機床常見故障形式;訓練通過數控系統的診斷功能等診斷數控機床常見故障,通過基礎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自動化設備調試、維護與維修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術能力。

 學習內容:

本課程主要講授自動化設備,特別是數控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理論;常用維修儀器的基本原理、技術指標;了解通用零件的故障診斷與維修,判斷機床常見電氣、機械故障;了解機床常見故障診斷、維修方法等內容。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把課堂搬到實訓室、實訓基地,教學做一體化。

 講授法,講授精度理論,研究和分析零件精度的概念;

演示法,讓學生明了檢測工具和儀器的操作規程和技巧法;實訓練習法,通過實際操作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結合實例分析問題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考試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

 (16)機械專業英語      第3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

通過讀、寫技能訓練,使學生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國文獻,具備獨立撰寫專業論文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的基本能力。同時通過語言練習場景的設定,不僅極大地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品位,而且可在中外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區分美丑,明辨是非。因此該課程對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其自覺接受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增強其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責任感具有一定的輔助和推動作用。

 學習內容:

 ???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 serif;font-family:宋體, serif;">1 :Fundamental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模塊2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模塊3; Engineering Materials Forming Methods

 模塊4Cutting Tool,Fixture and Location

 模塊5Machine Tools

 模塊6Machining Processes

 模塊7CAD/CAM and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s

 模塊8:Nontraditio nal Manufacturing

 模塊9: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模塊10:Qualities of Machined Surface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現場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本課程為專業選修課,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成績(50%)和期末成績(50%);

2)平時成績包括兩次課堂測試10%,出勤10%,課堂提問與作業成績20%,情境實踐成績10%四個部分。課后作業:包括文獻資料的查閱、詞匯記憶、專業論文的閱讀理解等,根據完成的質量,按A、B、C、D四級評定,達不到D級者退回重做;本課程課后作業和習題的基本要求是:閱讀理解練習檢查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效果;翻譯練習檢查學生對專業詞匯的掌握;翻譯練習屬于課文中出現的重要長句,訓練學生的翻譯能力。

 (17)機械產品市場營銷        第5學期      (32學時)

學習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以誠信經營、公平競爭,遵守法規,創新思維的理念,正確理解市場營銷的觀念,掌握市場營銷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初步具有設計和策劃營銷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學習其他市場營銷類的后續課程打下基礎。

學習內容:系統學習市場營銷的戰略、策略、組織、計劃與控制的基礎知識,了解實用性很強的目標市場選擇、營銷策略組合、競爭策略和國際市場營銷策略有較深入的理解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講演教學法、現場實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考核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認知能力,結合實例分析問題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考試課程的成績采用百分制,由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和期末課程終結性考核成績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期末終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

4、獨立設置(集中安排)的實踐教學環節

 (1)社會實踐(思想道德與法治)    第2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本課程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育人功能,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世情國情與校情結合,旨在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對思政課理論的理解和把握,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高職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和終身持續發展。

學習內容:

開展每年一次的思政實踐月活動,根據中央重要精神、社會熱點、校園文化特色、課程性質特色、實踐區域特色等設置課程實踐活動項目及主題,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培養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志愿服務精神等綜合素養。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制定并發布思政實踐月活動方案;2、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月活動,完成實踐項目,提交社會實踐手冊;3、頒發實踐月獲獎證書和獎品;4、進行實踐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課程總評成績為社會實踐手冊各項目分數之和,采用五級計分制:優、良、中、及格、不及格。

 (2)社會實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第4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本課程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育人功能,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課堂與課外、世情國情與校情相結合,旨在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對思政課理論的理解和把握,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幫助學生提升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創新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關注社會熱點,領會歷史使命,增強愛國情懷,振奮民族精神,堅定“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習內容:

開展每年一次的思政實踐月活動,根據中央重要精神、社會熱點、校園文化特色、課程性質特色、實踐區域特色等設置活動主題,以競賽的形式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并完成實踐報告,讓學生在參與中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1、制定并發布思政實踐月活動方案。

2、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交實踐作品。

3、按實踐活動類別分初賽、復賽兩個階段開展評選活動,頒發獲獎證書和獎品。

4、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活動報告,評定實踐成績。"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為考查課,總評成績=實踐活動成績(50%+實踐活動報告成績(50%)。

 (3)勞動教育與實踐1     1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側重傳授勞動理論知識和完成勞動實踐任務兩輪驅動,體味勞動的樂趣,培養勞動情感,進而使學生對勞動和職業有正確的認知。

學習內容:

本課程采用專題化教學+項目實踐教學,分為六個專題:勞動情懷、勞動知識和能力、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大學生的生產勞動、大學生的服務性勞動、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本課程采用理論講授、項目實踐教學模式,理論講授根據課程模塊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講授法、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樂于實踐,讓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成為主體,充分調動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提高教學效果。項目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勞動技能觀摩、專業社會服務、勞動日、美化校園、文明宿舍創建、勤工助學、勞動教育比賽或競賽等,采用語言傳授(示范、講解)、實踐練習、問題討論等教學方法,掌握基本勞動技能,形成正確勞動觀念。

課程考核與評價: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能力水平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技能、態度、素養進行多維度評價,采用五級制。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70%,其中課堂理論30%、課內實踐20%、課外實踐20%;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30%(總結報告或成果)。

 (2)勞動教育與實踐2     2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側重通過實踐教學,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基礎實訓、專項技能實訓、模擬仿真實訓、專業綜合實訓等教學環節中,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深化對勞動的認識,為就業做好準備。

學習內容:

本課程采用專題化教學+項目實踐教學,分為三個專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大學生的生產勞動、大學生的服務性勞動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通過勞動技能觀摩、專業社會服務、勞動日、美化校園、文明宿舍創建、勤工助學、勞動教育比賽或競賽等,采用語言傳授(示范、講解)、實踐練習、問題討論等教學方法,掌握基本勞動技能,形成正確勞動觀念。

課程考核與評價: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能力水平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技能、態度、素養進行多維度評價,采用五級制。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70%(考勤、態度、表現等),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30%(總結報告或成果形式)。

 (3)勞動教育與實踐3     3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勞動教育與就業職業接軌,通過企業文化、工匠精神進校園、真實項目的畢業設計、崗位實習,實現專業崗位零距離,使學生對勞動獲得真實感受,積累勞動經驗,提高動手實踐、創新創造能力,養成勞動習慣,實現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的高度融合。

學習內容:

本課程采用專題化教學+項目實踐教學,分為三個專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勞動、大學生的生產勞動、大學生的服務性勞動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勞動教育與畢業設計、實習實訓相結合,通過深入實驗室、實訓室、工地、車間、商場等勞動場所,讓學生在觀看學習、動手操作、崗位實習過程中完成工作或學習任務后撰寫勞動總結、考察報告或反思日記,理解勞動、掌握技能、提升能力、養成習慣。

課程考核與評價: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能力水平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技能、態度、素養進行多維度評價,采用五級制。過程性考核占總成績的70%(考勤、態度、表現等),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30%(總結報告或成果形式)。

 (4)制圖測繪   第1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鞏固和綜合應用機械制圖課程所學的知識,掌握測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有初步的測繪技能及進一步加強繪圖讀圖能力,增強收集、查閱和運用有關資料的能力,加深對機械制圖課程的認識,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嚴謹細致的職業素質,具體要求:①掌握零件尺寸測量方法(工具及使用)與數據處理方法;②掌握草圖的繪制技法;③掌握機件的表達方法及其應用;④掌握裝配圖的畫圖;⑤對圖紙有整體認識(繪圖區、標題欄、技術要求、幅面及比例的選?。?;⑥能查閱和使用有關的手冊和國家標準。

 學習內容:

零件尺寸測量方法(工具及使用)與測量數據處理方法;繪制零件圖(徒手繪制零件草圖,機件的表達方法及其應用);繪制簡單組合部件裝配圖,通過測繪實訓,使學生將所學理論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將學與畫結合起來,牢固地掌握制圖知識,提高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技能,使學生在圖示能力、讀圖能力及手工繪圖能力、測繪能力和查閱國家標準、技術文獻等方面受到一次綜合訓練。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現場實境教學法、實物測繪、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考核注重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

2、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過程性考核:考勤和學習態度、團隊合作,30%。終結性考核:測繪圖紙,70分,

3、總評成績采用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級制,90—10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為中中等,60--69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5)機械CAD實訓      第2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會AutoCAD的基本操作,能認識軟件的常用命令,能獨立地完成AutoCAD的二維繪圖。通過上機實踐訓練,鞏固和加深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具備將具體產品或零件轉換為二維圖像的能力,對機械產品和零件有分析和解構的能力,也為后續課程打下必備的技能基礎。

 學習內容:

AutoCAD的基本操作(AutoCAD的工作界面的操作,繪圖環境的設置);二維圖形的繪制功能(點、直線和曲線的繪制,圓、橢圓、圓弧以及矩形、多邊形的繪制,對象捕捉,圖層、線型、線寬、顏色等特性的操作)、二維圖形的編輯操作(選擇、復制、偏移、鏡像、陣列、移動、旋轉、對齊、刪除對象,拉伸、縮放、延伸、修剪,打斷和分解對象,圖形填充與編輯);文本注釋與尺寸標注(文本樣式的設置、文本編輯、尺寸標注樣式管理、尺寸標注的輸入與編輯)、圖塊與屬性(圖塊的定義、插入、分解、編輯)、布局與打印輸出(布局設置,打印輸出)。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把課堂搬到CAD/CAM實訓室,教學做一體化。

 講授法:講授制圖理論,研究和分析零件視圖的概念;演示法:讓學生明了操作步驟和技巧法;

實訓練習法:通過實際操作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

 課程考核與評價:

1.過程性考核(30%)與終結性考核(70%)相結合;

2.過程性考核成績的主要構成:考勤占10%、學習態度占10%、課堂練習占10%。

3.終結性考核成績的主要構成:零件圖布局5%、圖層、線型、顏色6%、圖幅、標題欄(用表格繪制)10%、視圖繪制45%、尺寸標注24%、表面粗糙度5%、技術要求5%

 (6)金工實習       第3學期      (2周)

學習目標:

通過金工實訓,培養機械加工的基礎技能,為后續課程打下機械基礎,在實習中通過鉗工、焊工、車工基本技能的操作訓練,達到認識加工的方法,懂得零件加工工藝等知識,在訓練時應注意操作的規范性、準確性,以及文明生產、安全生產的相關知識。

學習內容:

了解鉗工工作在機械制造及維修中的作用;學會劃線、鋸割、銼削、鉆孔、攻螺紋和套螺紋的方法和應用;掌握焊接生產工藝過程、特點和應用;了解手弧焊機的種類、結構、性能及使用;知道氧氣—乙炔焊的設備及工具,掌握焊、割生產工藝過程、特點和應用;了解通用車床的型號;掌握常用車刀的組成和結構;學會車外圓、內圓、端面、螺紋及鉆孔方法 ;學會切槽、切斷車削的方法;了解車工安全技術。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現場實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考核方式采取平時表現、操作過程與實習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綜合評定。具體比例如下:①平時表現10%;②操作過程評價30%;③實習成果評價60%。

 (7)液壓與氣壓實訓   第4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液壓與氣壓傳動的基礎知識,掌握液壓與氣動元件的的工作原理、特點及應用,熟悉液壓與氣壓傳動系統的組成以及在設備和生產線上的應用。通過項目訓練,使學生能正確選用和使用液壓與氣動元件,并熟練地繪制出液壓與氣動回路圖。掌握液壓及氣動系統的基本操作規程,能對液壓與氣動系統進行基本設計、安裝、調試和維護,能對基本系統進行簡單的故障分析與排除,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將來從事專業工作和適應職業崗位變化及學習新的生產科學技術打好基礎。 

學習內容:

液壓基本回路分析(節流調速回路 調壓回路 卸荷回路 平衡回路 順序動作回路 閉鎖回路 速度切換回路 同步回路 PLC控制回路);氣壓元件拆裝(氣缸、閥門、輔助元件等);氣壓基本回路分析(氣缸的各種控制回路;電控氣壓基本回路)。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采用項目教學、頭腦風暴、任務驅動、分組研討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課程考核與評價:

以定量方式呈現評價結果,采用平時成績和理論成績相結合的形式。平時成績(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出勤情況)50%:其中考勤10%、作業、實驗30% 、上課提問10%,理論考核50%

 (8)機械加工實訓 (焊接)   第4學期    (1周)

學習目標:

本門實訓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掌握焊接過程中的各類操作要求,熟練焊接方法,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以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需求。同時在素質培養方面,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工作態度、責任心;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吃苦耐勞精神;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具有認識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確立自身繼續發展目標的能力。

學習內容:

焊接生產管理與安全知識、焊接工藝基礎知識、焊條電弧焊、CO2氣體保護焊、手工鎢極氬弧焊。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針對不同內容、不同的難易程度,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現場教學、課堂討論法、比較教學法、啟發提問式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和座談研討教學法等。

課程考核與評價:

本課程的成績采用五級制,考核方式采取平時表現、操作過程與實習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綜合評定。具體比例如下:① 平時表現10%;② 操作過程評價40%;③ 實習成果評價50%。

 (9)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第5學期    (2周)

學習目標:

讓學生在實訓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系統結合,使學生掌握機械產品的建模、數控加工工藝路線制定、軟件編程、仿真加工以及機床操作等實踐內容,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通過實訓使學生掌握數控車銑基本技能,獲得相應1+X技能證書。

學習內容:

軟件建模;數控加工工藝知識;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或數控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藝編制要點;數控加工程序有關指令;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或數控加工中心的操作要點。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現場演示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考核方式采取平時表現、操作過程與實習成果(加工完成的零件)綜合評定。具體比例如下:① 平時表現10%;② 操作過程評價40%;③ 實習成果評價50%。

 (10)階段崗位實習、畢業崗位實習  第5-6學期    (20周)

學習目標:

通過校外崗位學習,使學生能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的生產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與鍛煉,同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具備快速適應社會的各方面能力。

學習內容:

根據需要安排學生到單位進行生產實習,了解各類模具成型工藝的應用概況和一般過程,了解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技術員的工作范圍、職責和解決、處理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現場實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①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

 ②實驗成績的主要構成,考勤占20%、實驗占50%、實驗報告30%。

 (11)畢業論文(設計)與答辯   第6學期    (2周)

學習目標:

應用所學的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并結合生產實際,正確選題,采用各種實驗方法與技能,通過實驗研究和論文寫作,培養學生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科技論文寫作的能力,實現高職院校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學習內容:

根據畢業崗位實習崗位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內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在管理、運用、修理、技術更新、工藝、設計、制造等方面選定畢業論文題目。并進行專題設計與專題論述。

教學組織與實施原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根據本課程性質、特點可綜合運用現場實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織與實施。

課程考核與評價:

 ①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

 ②實驗成績的主要構成,考勤占20%、實驗占50%、實驗報告30%。

七、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一)學時、學分分配表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學分、學時分配表

課程類別

學分

學時數

課堂教學學分百分比(%

課堂教學學時百分比(%

各教學環節占總學分百分比(%

各教學環節占總學時百分比(%

總學時

實踐(上機、實驗 、實訓)

課堂教學

公共必修課

42.5

762

306

41.06

43.49

31.95

28.18

專業必修課

34

558

138

32.85

31.85

25.56

20.64

專業選修課

8

128

0

7.73

7.31

6.02

4.73

公共選修課

19

304

132

18.36

17.35

14.29

11.24

合計

103.5

1752

576

100.00

100.00

77.82

64.79(其中理論教學:43.49

實踐

教學

集中安排的實踐教學

19.5

392



22.18

56.51

課內實驗、實訓


576



崗位實習

10

560



合計

29.5

1528


總計

133

2704

100

100.00

100.00

公共基礎課程學時占總學時

百分比%

32.91

選修課教學時數占總學時

百分比(%

15.98

 (二)教學計劃進程總體安排

1、課程教學計劃進程表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計劃進程表

類別

序號

課程

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總學時

理論學時

實踐學時

考試學期

考查學期

按學期分配的周學時

 二

1

2

3

4

5

6

公共必修課

1

61011004

思想道德與法治1

1.5

24

20

4

1


2






2

61011005

思想道德與法治2

1.5

24

22

2

2



2





3

61021004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3

48

32

16

3




4




4

61021003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2

32

24

8

4





2



5

60031001

體育與建康1

1

22

4

18


1

2






6

60031002

體育與健康2

1

32

4

28


2


2





7

60031003

體育與健康3

1

30

4

26


3



2




8

60041004

體育與健康4

1

32

4

28


4




2



9

60011006

高等數學(模塊A

3.5

60

54

6

1


3






10

60041001

高職英語1

4

64

36

28

1


3






11

60041002

高職英語2

4

64

36

28

2



3





12

58001004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

3

48

16

32

2



3





13

58001005

信息技術應用拓展(模塊二)

2

32

8

24


2


2





14

60021003

職業語文

2

34

18

16


2


2





15

61051003

創新創業教育基礎理論

2

32

24

8


2


2





16

6106100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24

8


2


2





17

61030001

形勢與政策1

0.2

8

8

0


1

1






18

61030002

形勢與政策2

0.2

8

8

0


2


1





19

61030003

形勢與政策3

0.2

8

8

0


3



1




20

61030004

形勢與政策4

0.2

8

8

0


4




1



21

61030005

形勢與政策5

0.2

8

8

0


5





1


22

61061003

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2

32

18

14


1

2






23

61051002

就業指導

1

12

8

4


5





1


24

60050001

軍事理論

2

36

36

0


2


2





25

61041002

船政文化

2

32

24

8


1

2






小     計

42.5

762

456

306



15

21

7

5

2


專業必修課

1

53071101

機械制圖

3.5

64

54

10

1


4






2

53071201

工程力學

2.5

46

42

4

1


3






3

53071102

電工與電子技術

3.5

56

42

14

2



4





4

53071202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3

48

44

4

2



3





5

53071209

工程材料與熱處理

3.5

56

50

6

3




4




6

53071204

機械設計基礎

3

48

42

6

3




3




7

53071205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

3.5

56

24

32

3




4




8

53071211

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技術

3

48

32

16

3




3




9

53071103

●▲液壓與氣動技術

3

48

38

10

4





3



10

53071206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

3.5

56

24

32

4





4



11

53071212

機械制造工藝編制

2

32

28

4

5






2


小計

34

558

420

138



7

7

14

7

2


專業

選修課

1

53071306

合金熔煉與質量控制

2

32

28

4


3



2




2

53071304

零件三維建模與創新設計

3

48

10

38


3



3




3

53071301

連接成型方法與設備

3

48

40

8

4





3



4

53071322

機械安全與質量管理

2

32

28

4


4




2



5

53071323

3D掃描與逆向設計

2.5

40

10

30


4




2



6

53071324

增材制造技術

2.5

40

10

30


5





2


7

53071314

特種加工技術

2

32

20

12


5





2


8

53071316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2

32

26

6

4





2



9

53071325

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技術

2

32

22

10


5





2


10

53071305

精密測量技術

2

32

20

12


5





2


11

53071311

工裝夾具設計與應用

2

32

20

12

4





2



12

53071326

*機械CAD/CAM應用

2

32

8

24


5





2


13

53071327

機械產品創新設計

1

32

8

24


5





2


14

53071328

機器視覺技術及應用

2

32

28

4


5





2


15

53071315

機械設備故障診斷與維護

3

48

20

28

5






3


16

53071317

機械專業英語

2

32

28

4


3



2




17

53071319

機械產品市場營銷

2

32

28

4


5





2


小計:2021級計劃選修19學分

19

304

172

132





5

9

4


公共選修課

選修院級公選課至少8學分,其中必須選修各2學分的美育、2學分的思政、2學分的創新創業課程、2學分的經濟管理、人文社科、學院專業特色類課程













小計

8

128












合計

103.5

1752





20

28

26

21

8



學期課程門數

53






9

12

9

11

12



學期考試課程門數

24






5

5

5

6

3



學期考查課程門數

29






4

7

4

5

9


2、集中性教學環節計劃進程表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集中性教學環節計劃進程表

類  別

素質能力模塊

序號

項目代碼

項目名稱

學分

考核方式

實施學期

備注

1

2

3

4

5

6


集   集 中 性 實 踐 教 學 

基本素質與能力

1

64002001

入學教育

0.5

1

考查

1






1教學周

2

64002002

軍事技能

2

2

考查

2






學生處安排

3

61012002

社會實踐(思想道德與法治)

0.5

(1)

考查







2學期分散安排

4

61021003

社會實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0.5

(1)

考查







4學期分散安排

5

64001002

勞動教育與實踐1

0.5

(1)

考查







第一學期分散安排

6

64001003

勞動教育與實踐2

0.5

(1)

考查







第二學期分散安排

7

64001004

勞動教育與實踐3

0.5

(1)

考查







第三學期分散安排


64001005

勞動教育與實踐4

0.5

(1)

考查







第四學期分散安排

8

64002003

畢業教育

0.5

1

考查






1

校內集中

9

65002001

素質教育

2

(2)

考查







分散安排,由院團委、二級學院組織

10

62002001

創新創業實踐

0.5

(1)

考查







校內

集中性專業實踐環節

1

53072201

制圖測繪

1

1

考查

1






第一學期期末

2

53072202

機械CAD實訓

1

1

考查


1





CAD中高級考證

3

53072103

金工實習

2

2

考查



2




金工車間

4

53072214

液壓與氣動實訓

1

1

考查




1



安排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之后

5

53072211

機械加工實訓(焊接)

1

1





1



結合1+X考證

6

53072205

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2

2

考查





2


根據考證及教學情況安排實訓內容

7

53072216

階段崗位實習

2

4

考查





4



8

53072217

畢業崗位實習

8

16

考查






16


9

53072208

畢業論文(設計)與答辯

2

2

考查






2


10

選修由院團委、二級學院組織的素質教育項目二項,每項0.5學分(不計入計劃教學課時)

1

考查









小計

29.5

34


4

1

2

2

6

19


畢業總計最低學分

133

八、實施保障

(一)教學組織與實施總體說明

 根據國家教學文件精神及工作崗位的需要,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現場教學技能培訓為主,增加技能操作時間。重點突出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加強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大賽相結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按照人才培養規律,穿插職業技能大賽訓練和職業資格認證考核。

 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實踐教學項目、現場教學的操作部分均要采取即時考核,單列成績、允許補考的辦法,并要記錄學生成績單。實行學分制(按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教務處的有關文件執行)。

 (二)師資隊伍

 (1)專任教師隊伍配置要求

 為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與有效運行,實現培養目標所必需的專業教師配備標準:按一個年級4個教學班,每個教學班50名學生,三個年級600名學生數的基本辦學規模,專業教師需配備8-12名。

 師資結構:專任教師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具備“雙師”素質教師不低于60%。兼職教師數占專業課與實踐指導教師合計數之比不低于10%。企業兼職教師承擔教學課程學時比例應不低于專業課程總課時的30%。

 師資隊伍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條件,因此實施本人才培養方案對教師的數量和素質有一定的要求,見下表:

 專任教師

 擬任課程或者指導實踐環節

 基本條件

 數量

  1.  具備機械手工繪圖的基本能力,熟悉機械制圖國家標準,能夠繪制較為復雜的機械裝配圖;

  2.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識,熟練操作常見的工具、量具和檢具;

  3.  知道三坐標測量儀的基本原理,熟練操作三坐標測量儀,并且會分析實驗數據;

  4.  機械類專業研究生或以上學歷。

2

 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制圖測繪

  1.  掌握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的基本知識,能夠為機械零件或者設備的設計提供力學方面的計算依據;

  2.  掌握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具有機械設計的創新意識,能夠指導學生參與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3.  機械類專業研究生或以上學歷。

1

 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

  1.  具備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的基本理論知識,會應用宏程序編寫特殊形狀零件的程序,會排除數控車床的簡單故障,會進行軟件自動編程;

  2.  具備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的基本理論知識,會排除數控銑床的簡單故障,會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藝方案,能夠進行軟件自動編程;

  3.  熟悉特種機床的工作原理,會進行自動編程,能夠熟練操作設備;

  4.  知道零件選材的基本知識,具備材料熱處理的能力,會制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和生產計劃單;

  5.  能夠指導數控類的技能競賽項目;

  6.  機械類專業研究生或以上學歷。

2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機械制造工藝編制、機械設備故障診斷與維護、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1.  具備看圖和讀圖的能力;

  2.  熟練操作二維繪圖軟件,如AutoCAD等;

  3.  熟練操作三維繪圖軟件,如Solidworks、UG等;

  4.  熟練操作數控加工軟件,如CAXA制造工程師、MasterCAM等;

  5.  機械類專業研究生或以上學歷。

2

 零件三維建模與創新設計、3D掃描與逆向設計、機械CAD實訓、機械制造綜合實訓

  1.  掌握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熟悉材料熱處理工藝;

  2.  熟悉制造成型數值模擬軟件,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

  3.  具備質量管理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4.  材料類專業研究生或以上學歷。

2

 工程材料與熱處理、合金熔煉與質量控制、連接成型方法與設備

 (2)兼職教師隊伍配置要求

 專業兼職教師構成匯總表

 序號

 學歷要求

 專業背景

 職稱要求

 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要求

 合作企業

(行業部門)

 擬任課程

(教學環節)

 人數


1

 本科及以上

 機械制造

 中級及以上

 中級數控車工、中級數控銑工

 福建興航機械鑄造有限公司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

2

2

 本科及以上

 機械制造

 中級及以上

 逆向設計工程師

 福州萬象三維有限公司

 工業產品逆向設計、零件三維建模與創新設計

2

3

 本科及以上

 機械制造

 中級及以上

3D打印工程師

 三維泰柯(廈門)有限公司、福建國銳中科光電有限公司

3D打印技術、工業產品逆向設計

3

(三)教學設施

 為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與有效運行,實現培養目標所必需的實驗實踐教學條件配置要求(按最低要求)如下:

 序號

 名稱

 基本配置要求

 面向課程

 職業技能認證

1

CAD/CAM實訓室

 網絡環境,1套投影設備、55臺微機與CAD/CAM軟件。

  1.  為《零件三維建模與創新設計》、《增材制造技術》、《3D掃描與逆向設計》、《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及《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等課程教學提供條件。

  2.  為《機械制造綜合實訓》、《機械CAD實訓》等實訓提供條件。

CAD繪圖員

 三維CAD助理應用工程師

 三維CAD應用工程師

2

 數控加工實訓室

10臺數控車床、6臺數控銑床/加工中心、4臺數控快走絲線切割機、4臺數控電火花成型機及若干輔具。注射機1臺、液壓機1臺、沖床1臺及外圍設備,并具備企業生產管理環境。

1、為《機械設備故障診斷與維護》、《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及《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等課程教學提供條件。

2、為《機械制造綜合實訓》等實訓提供條件。

 數控車操作工

 數控銑操作工

 加工中心操作工

3

 增材制造技術實訓室

10臺光固化3D打印機、24臺三維掃描儀和28臺桌面級3D打印機

 為《《增材制造技術》、《3D掃描與逆向設計》等課程教學提供條件。

 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

 目前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實驗室及設施設備主要有:

 (1CAD/CAM實驗室:內有電腦52臺。

 (2)金工實習車間:內有電焊機10臺、氣割機2臺、乙炔、氧氣瓶10套,可用來做電焊、氣焊、氣割等實訓;普通車床20臺,可進行車工實訓。

 (3)普通車床實訓室。擁有普車20臺,砂輪機10臺,銑床2臺,磨床2臺,鉆床1臺。配套常用工量刃具35套。

 (4)數控機床實訓室:數控車床8臺、數控銑床2臺、加工中心1臺、線切割機床1臺、電火花成型機1臺、四軸加工中心1臺、帶維修控制臺的數控銑床1臺。

 (5)模具拆裝實訓室:擁有沖壓機1臺、壓鑄機1臺、微型注塑機1臺、各種注塑和沖壓、彎曲等模具共12套(不可拆裝)。

 (6)模具材料(金屬)分析實驗室:內有金相實驗設備10套,可以進行金相實驗;預磨機、拋光機各2臺。擁有萬能試驗機1臺,布氏硬度計、洛氏硬度計各2臺,可進行材料力學實驗和材料硬度實驗。

 為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技能鑒定的實施與有效運行,還需配備實驗實訓設備如下:

 (1)特種加工實訓室。電火花成型機2臺,慢走絲線切割機2臺,高速穿孔機1臺,模具雕刻機3臺。

 (2)技術測量實驗室:平板10臺、框式水平儀5臺、偏擺水平儀5臺、V型塊5臺、百分尺5套、千分尺5套,各種測量工具15套,可完成尺寸、形位公差技術測量。

 (3CAD/CAM實訓室配備設計與數控編程類軟件,UG NX、Pro/E、CAXA、Solidworks、Moldflow等。

 另外,依托行業,與技術和管理水平先進的模具企業緊密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形成對校內實訓基地的有效補充。為學生生產性實訓和崗位實習、專職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提供場所,為專業課程建設提供軟資源支持和保障。本專業校外實訓基地不少于8家。

 (四)課程標準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是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重構和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而工學結合課程標準的制訂作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落到實處的保障。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新高職課程體系下,課程標準制訂的思路與內容,對于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制訂課程實施方案,規范課程的教學過程,指導任課教師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課程標準設計的思路是:首先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闡述,明確課程的性質與地位;其次應結合職業教育課程觀、教學觀、能力觀,以項目化教學來組織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排序中,選擇典型任務為載體,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互相聯系的學習情境;第三應通過對各學習情境中學習目標、主要內容、授課方式、師生要求等各項內容的描述,來規范課程所要求的內容;第四應通過對課程內容的選取和組合,以一個完整的項目為載體,完成課程的實施;最后,通過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考察和評價,來完成對課程的評價與考核。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針對本專業的課程分別制訂了相應課程標準。根據實施情況,每年作出相應的修訂和完善。

 (五)教學資源

 (1)建設網絡教學信息平臺。將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課件、實訓工單、專業查詢資料上網,在網絡教學信息平臺上實現信息共享。

 加大信息資源建設力度,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庫平臺資源,建設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限選課和集中性實踐課程網絡資源庫,同時確保精品課程資源和網絡資源庫資源通過網絡開放。同時,進行慕課、微課的學習與開發,建立新型多媒體資源。

 (2)積極推進符合地區特點的校本教材的開發與使用。編寫符合工學結合的實訓教材和指導書,為使核心課程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的開展,編制專業課程引導文,實訓工單等教學資料。

 (3)在實驗實訓室建設過程中突出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利用實物、模型、聲像多媒體資源開展教學。

 (4)充分利用企業資源為教學服務。通過組織參觀,校企合作,將企業引入學校,將課堂搬進企業,拓展學習平臺。

 (六)教學方法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加強校企合作,充分聽取企業界專家對課程改革的意見,同時經過在教學團隊的共同研討和實踐,制定了全部專業課程的教學標準。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做法如下:

1、以工作過程為主進行課程組織與設計

 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整合,構建體現工學結合特色的教材體系。加強學習情境的開發和設計,通過設置學習情境來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

2、以行動導向為主,開展多種的教學模式,突出能力培養

 以“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法開展教學,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以基于職業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途徑,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以行動過程為學習過程,在學校過程中強調合作。同時開展“工學交替”、“理實一體”、“雙證制”等多種教學模式,通過行動導向等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學生具有由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構成的行動能力,即綜合職業能力。

3、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形式多樣的課程教學方法,大量采用可視化、頭腦風暴、角色扮演、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引導文等教學方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終生學習的良好素質,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七)學習評價

 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議。

 (八)質量管理

1、制度建設

 (1)建立教師下企業實踐制度

 選派專任教師分別到校企合作企業鍛煉,另外選拔了多名骨干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職院校進修或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專業技術和教學理念,跟蹤專業技術發展動態,開展技術交流,專業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水平、實踐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提高專任教師解決企業技術問題的能力及科研水平、研發能力。

 (2)校企業共建質量監控與質量保障體系

 在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總體框架下,根據專業建設的特點,重點建立了教學質量評估系統與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的相關機制,進一步完善與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了教學質量評估系統,成立教學質量監控小組。完善“教師評學”、“學生評教”、“教學督導”、“企業評價”等制度。制定了課程開發規范與課程考核實施辦法,開展課程教學設計和案例教學研討和研究,確保項目化課程的實施效果與教學質量。制定了與健全學生校內生產性實訓與校外崗位實習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實習、實訓質量,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2、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長效機制建設

 (1)專業群產學合作委員會

 機械制造專業群產學合作委員會行業企業委員構成匯總表

 序號

 姓   


 性別

 合作企業

(行業部門)

 職 務

 職 稱

 校企合作的主要

 內容與形式

1

 黃錦江

 男

 福州鉅全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

 高級工程師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2

 程利軍

 男

 沃爾沃建筑設備(中國)有限公司

 經理

 高級工程師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3

 曾珍

 女

 福建東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高級工程師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4

 林龍生

 男

 福建龍生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長

 高級工程師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5

 鄭建斌

 男

 福建興航機械鑄造有限公司

 總經理

 高級技師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6

 俞海金

 男

 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技術長/省技能大師

 高級技師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2)專業指導委員會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指導委員會行業企業委員構成匯總表

 序號

 姓   


 性別

 專業

 職  稱

 職  務

 單  位

1

 陳貴清

 男

 機械

 教授

 機械與智能制造學院副院長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2

 陳忠士

 男

 鑄造

 教授

 興航研究院院長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3

 鄭建斌

 男

 鑄造

 教授級高工

 總工程師

 福建興航重工有限公司

4

 鄭石竹

 男

 機械

 高級工程師

 總工程師

 福建省長泰縣海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5

 程超增

 男

 機械

 工程師

 副總經理

 福建龍生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3、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在院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此基礎上,構建系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本體系是由教學監控、教學效果分析、教學工作考核、教學激勵等四個子系統構成。

 教學監控:由教學預監控、過程監控、教學后監控三部分組成。做到事先監控教學準備過程,事中監控實施過程,事后監控整改過程。由系教學質量監控小組依據教學質量標準對質量要素、質量監控點進行的分析、評價和控制,定期、不定期地對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評價。

 教學效果分析:是根據質量標準對質量要素達標情況進行的主動分析、評價,對質量監控過程中的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整理和調控。對暴露的突出問題做不定期的及時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在崗位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與企業人員共同分析,查找原因,為后續崗位實習制訂更好的指導方案。因此,教學效果分析一方面,靈活地反映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及時處理;另一方面通過對畢業生就業、畢業生質量的跟蹤調查可以不斷接受和分析人才市場的需求信息,為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教學工作考核:是對各項教學環節進行總結分析的過程,通過分析,找出影響各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因素,總結成功經驗,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激勵:是通過獎勵和懲處方式,激勵教師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之中,為保障教學質量向企業和社會輸送高質量高技能人才,更加努力的工作。

 教學信息匯總:是將上述各環節顯示的教學質量信息收集和匯總,經過分析歸納后一方面反饋給教師或教學管理部門進行整改;另一方面,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正和調整,減小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與實際執行的偏差,確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在學院總體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制度的框架下,結合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特點,建立了與職業能力培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適應教學管理制度與機制,建立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質量的自我檢查、評價和改進的工作制度和機制,崗位實習及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完善。

 除學校全套制度外,重點建設了《教研室教學檢查制度》、《教研室教案檢查制度》、《教研室教學手冊檢查制度》等,將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工作落到實處,強化過程管理。建立“迅速反饋、及時改進”的教學質量反饋與反應系統,一方面對學生評教、調查座談、問卷、檢查、聽課、網絡等渠道獲得的教學信息及時反饋,另一方面快速反應,實行自我調控的質量診斷與預警,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及時給出診斷,提出建議,推動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

九、畢業要求

 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專業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基本學制3年,最長修業年限5年),必須修滿人才培養方案所規定的最低學分133學分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且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達到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才能畢業。

(一)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為

 培養目標1: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完善的政治思想素質、良好的職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具有社會責任和安全、法治意識,具有團隊精神和一定的溝通交流表達能力;

 培養目標2:掌握扎實的自然科學、機械加工、檢測、維護等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

 培養目標3: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科學原理識別、表達、分析和解決實際機械零件設計、加工、檢測等問題,并能夠在設計開發、產品制造等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

 培養目標4:能夠積極發展自主和終身學習專業和跨學科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具有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能夠通過學習不斷豐富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1:能識讀各類機械零件圖、裝配圖,機械結構圖,液壓、氣動、電氣系統圖;

 畢業要求2:能夠繪制機床工作站基本電氣原理圖;

 畢業要求3:會使用電工、電子常用工具和儀表;

 畢業要求4:能對PLC控制系統進行基本維護;

 畢業要求5:了解數控機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備CNC應用能力。

 畢業要求6:能組裝、拆裝、安裝、調試常用機床及其輔具,維護和保養機床;

 畢業要求7:能使用機床仿真軟件對機床工作站系統進行仿真;

 畢業要求8:能夠編寫基本程序,對機床進行現場編程;

 畢業要求9:能夠熟練使用一種三維數字化設計軟件進行零件、機構的造型和設計;

 畢業要求10:能夠具有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和解釋數據;

 畢業要求11:能對機械零部件加工質量進行檢測、判斷和統計分析;

 畢業要求12:能基本看懂機械結構相關外文操作手冊;

 畢業要求13:能夠撰寫一般機械產品技術文檔,進行產品應用和銷售;

 畢業要求14:能運用逆向設計和3D打印技術對進行現代設計和加工。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相關度矩陣

 畢業要求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一)

 培養目標(二)

 培養目標(三)

 培養目標(四)

 畢業要求1

 √

 √

 √

 √

 畢業要求2


 √

 √

 √

 畢業要求3

 √


 √

 √

 畢業要求4

 √

 √

 √

 √

 畢業要求5



 √

 √

 畢業要求6

 √


 √

 √

 畢業要求7


 √


 √

 畢業要求8

 √

 √

 √

 √

 畢業要求9

 √

 √

 √

 √

 畢業要求10


 √


 √

 畢業要求11

 √

 √

 √

 √

 畢業要求12


 √

 √

 √

 畢業要求13

 √


 √

 √

 畢業要求14

 √

 √

 √

 √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畢業要求與課程體系相關度矩陣

 主干課程

 畢業要求

 畢業要求

1

 畢業要求

2

 畢業要求

3

 畢業要求

4

 畢業要求

5

 畢業要求

6

 畢業要求

7

 畢業要求

8

 畢業要求

9

 畢業要求10

 畢業要求11

 畢業要求12

 畢業要求13

 畢業要求14

 機械制圖

 √

 √







 √


 √


 √


 工程力學

 √





 √



 √

 √

 √




 電工與電子技術


 √

 √

 √


 √




 √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

 √




 √



 √



 √

 √


 工程材料與熱處理

 √








 √

 √

 √


 √


 機械設計基礎

 √







 √

 √

 √

 √

 √


 √

 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

 √




 √

 √

 √

 √




 √

 √


 電氣與PLC控制技術


 √

 √

 √


 √






 √

 √


 液壓與氣動技術

 √

 √

 √

 √

 √

 √

 √

 √




 √

 √


 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

 √

 √


 √

 √

 √

 √

 √




 √

 √


 機械制造工藝編制

 √










 √

 √

 √


 合金熔煉與質量控制






 √




 √

 √


 √


 零件三維建模與創新設計

 √








 √



 √


 √

 連接成型方法與設備










 √

 √


 √


 機械安全與質量管理




 √

 √

 √





 √

 √

 √


3D掃描與逆向設計

 √








 √



 √

 √

 √

 增材制造技術

 √








 √



 √

 √

 √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





 √


 √


十、附錄

 一般包括變更審批表等。

 十一、附表1

記錄編號:JY0201/JL02

調整專業培養計劃申請表


申請項目


原計劃已執行了幾個學期


年級


專業


調整內容

調整前

調整后




調整原因:



二級學院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教務處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分管副院長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調整與審批注意事項:

  1. 培養計劃采取分級負責、分級審批制度。除“兩課”及全校性公共基礎課程外,本二級學院個別專業課程學時、課程考核類型及課程名稱調整由二級學院院長審批;

  2. 凡涉及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組或專業方向課程模板等較大程度的調整,由二級學院召開專題研教會議研究討論、二級學院院長簽署意見后,報教務處審核,屬培養計劃各教學環節進程的調整,由教務處審批;屬培養計劃教學環節的增減調整,報分管教學副院長審批后執行;

  3. 任何專業培養計劃的調整(包括學期、學時的調整)經審批同意后,須及時抄送一份給教務處教學管理員;

  4. 本表一式二份,由開課部門或上課對象所在部門填寫,經審批后比實際執行時間提前2個月交教務處,“申請項目”欄應根據申請年級培養計劃所規定的課程模板(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填寫。

 十二、附表2

記錄編號:JY0201/JL03

教學計劃變更申請表

二級學院


學年及學期


專業


年級


調整內容

調整前

調整后




調整原因:



教研室審核意見:

二級學院審批意見:

教務處審批意見:

注:1、專業選修課的調整由二級學院審批即可,必修課的調整由二級學院同意后報教務處審批。

2、本表一式二份,二級學院和教務處各一份。

52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日本午夜人妻寂寞小视频|欧美牲交黑粗硬大|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亚洲美腿丝袜 欧美另类

<p id="1lfb9"><output id="1lfb9"></output></p>

<p id="1lfb9"><menuitem id="1lfb9"></menuitem></p>
<p id="1lfb9"></p>

<p id="1lfb9"><delec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delect></p><p id="1lfb9"><delec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delect></p>

<p id="1lfb9"><delect id="1lfb9"></delect></p>

<p id="1lfb9"></p><pre id="1lfb9"></pre>

<p id="1lfb9"></p>
<p id="1lfb9"><delect id="1lfb9"><address id="1lfb9"></address></delect></p>
<pre id="1lfb9"></pre><p id="1lfb9"><delect id="1lfb9"></delect></p><p id="1lfb9"><menuitem id="1lfb9"><address id="1lfb9"></address></menuitem></p>

<p id="1lfb9"><outpu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output></p>

<p id="1lfb9"></p>
<p id="1lfb9"></p><pre id="1lfb9"></pre>

<p id="1lfb9"></p>

<p id="1lfb9"><menuitem id="1lfb9"><address id="1lfb9"></address></menuitem></p>
<p id="1lfb9"></p>

<p id="1lfb9"></p>

<p id="1lfb9"><output id="1lfb9"></output></p><p id="1lfb9"></p><output id="1lfb9"><delect id="1lfb9"><listing id="1lfb9"></listing></delect></output>

<pre id="1lfb9"><delect id="1lfb9"></delect></pre>

<output id="1lfb9"><menuitem id="1lfb9"><noframes id="1lfb9">

<p id="1lfb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