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專業簡介
在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浪潮下,我國正加速推進電動船舶技術產業化。依托“海上福建”“電動福建”戰略,以及國家級電動船舶產業發展先導區建設,福建打造了“寧德時代船舶動力電池研發基地”等示范工程,并大力發展其他綠色船舶建造和智慧航運項目,電動船核心部件國內占有率位居第一。航運業轉型升級,新崗位催生能力培養新要求,本專業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聯合中船賽思億、寧德時代電船科技等頭部企業共建,聚焦“船舶+新能源+智能化”交叉領域,通過“模塊化課程+虛實結合實訓+企業認證”體系,培養掌握電池動力船舶駕駛、運維、管理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服務綠色航運產業升級。
二、培養目標
培養方向
培養掌握船舶電池動力系統原理與運維技術,具備船舶電力推進、能源管理、安全控制等核心能力。通過系統學習,學生將勝任電池動力船舶的裝備操作、故障診斷、節能減排優化等工作,成為兼具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培養模式
1.校企協同育人:聯合寧德時代、中船賽思億等企業開發實訓項目,提供企業導師指導與實習崗位;
2.項目驅動教學:以電池動力船舶制造與運維案例為任務主線,開展“線上+線下+實操”遞進式學習;
3.虛實結合實訓:利用校內船舶動力實驗室與校外電池動力船舶實訓基地,實現“校內+校外”一體化訓練;
行業專家講堂:邀請海事局專家、技能大師等開展技術前沿講座。
培養要求
立足行業變革,緊扣技術前沿,通過“小班化、模塊化、實戰化”培養模式,助力學生快速掌握電池動力船舶關鍵技術,為我國航運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輸送緊缺人才。課程體系分為四大模塊:
1.基礎理論模塊:涵蓋電池動力船舶的政策法規、鋰電池技術原理、船舶電力系統基礎;
2.核心技術模塊:聚焦船舶電池組集成應用、電力推進系統控制、能源管理與智能監控技術;
3.實踐應用模塊:通過虛擬仿真實驗、實船故障案例分析、實船動力艙操作訓練提升實操能力;
4.管理規范模塊:強化船舶電氣安全規范及應急預案設計與處理。
三、招生對象及要求
(一)招生對象:本校船舶工程技術、輪機工程技術、航海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專業2025屆畢業班學生。
(二)計劃招生人數:30人
(三)微專業學分:10學分
(四)收費標準:本年度不收取學費。
四、報名及錄取
(一)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2025年6月5日。
(二)報名方式
報名網址:http://www.akbqsoyri.cn/cz/zsjy/list.htm。
(三)錄取方式
報名后通過審核即錄取。
五、學分認定與證書授予
根據《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微專業管理辦法(試行)》制定,修滿10學分且考核合格者,頒發微專業合格證書。
六、微專業課程
(一)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表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主要內容 |
電動船舶電氣安全與應急管理 | 32 | 2 | 高壓系統安全防護、絕緣檢測、應急管理 |
電動船舶動力蓄電池及管理技術 | 32 | 2 | 電池結構、熱管理技術、BMS原理、拆裝實驗 |
電動船舶電力推進與控制技術 | 32 | 2 | 永磁/異步電機原理、推進系統控制策略調試 |
電動船舶故障診斷與維護 | 32 | 2 | 系統性故障分析、維修方案制定、團隊協作 |
充電樁技術及運營管理 | 32 | 2 | 充電模式、充電樁安裝調試運維等技能要求 |
(二)課程簡介
1.電動船舶電氣安全與應急管理
學習電池動力船舶高壓系統組成、安全防護規范,掌握絕緣檢測、斷電操作、應急管理等安全技能,培養職業安全意識。
2.電動船舶動力蓄電池及管理技術
解析電動船舶動力電池結構、熱管理技術及BMS原理,通過拆裝實驗掌握電池容量測試、均衡維護等實操技能。
3.電動船舶電力推進與控制技術
學習永磁同步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工作原理,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技術、電動船舶推進系統控制策略調試及故障診斷技術。
4.電動船舶故障診斷與維護
強化系統性故障分析、維修方案制定與團隊協作能力。
5.充電樁技術及運營管理
學習電動船舶充電模式、充電工作流程及充電樁安裝調試、運維管理及故障處理,對接“充電樁運維工程師”崗位技能要求。
聯系方式
工作咨詢、聯系人:葉陳勇
聯系電話:13950365073
辦公地點: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航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