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職業教育是就業預備教育,其目的是培養技能人才。為了進一步拓寬校企合作渠道,讓學生提前了解企業,接受企業文化熏陶,使師生零距離接觸企業,實現學校教育和企業需要“零距離”,航海技術系開展“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意在令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實現學生在校、企之間的“零過度”。
二、開展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實現校企雙贏。
1、校園文化是學校的一種“教育場”,它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規范師生的行為,而且能夠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同時,還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優秀企業文化是企業信奉并附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作為企業管理的一種新觀念,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伴隨著自身的經濟繁榮而逐步形成和確立,并深深植根于企業每一個成員腦中的獨特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觀念,是企業的精神文化。
2、校企深度融合,對企業來說,可從學校畢業生中選擇優秀畢業生,充實員工隊伍,學校成為企業人才的儲備庫;對學校來說,可以通過企業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要狀況,從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由于企業的參與,突出了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實現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與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市場需求全面對接,真正實現校企雙贏。
三、實現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
1、建立校企合作政策保障機制。校企合作實際上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一種資源交換,一種涉及不同社會與經濟主體之間的社會合作。而企業文化進校園要實現校企長效合作的建立,就必須建立校企合作政策保障機制,沒有保障機制,校企合作很難有長效保障,這是推進校企持久深度合作的必然選擇。
2、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其決策的基礎是獲得收益,企業是否參與職業教育,如何配置教育資源,主要基于市場的需要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學校很難改變企業的特征和企業面臨的機會成本來促進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因此,要保證校企合作能夠持久開展下去,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激發企業內在的原動力,促進其自主參與職業教育。因此我系將從以下方面著手:
(1)以提供企業優秀人才為著力點,突出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
(2)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為切入點,加快提升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對企業的服務力。
(3)以擴大企業社會影響為出發點,深入挖掘學校的潛在服務能力,增強對企業的貢獻力。
(4)以提升學校綜合實力為重心,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增強對企業的影響力。
3、邀請企業盡校園,進行企業文化宣傳。
加強我系畢業生對該專業的就業狀況的了解,以增加校企之間的聯系,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為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平臺,航海技術系邀請泉州中泉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海隆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中挪諾航船員管理有限公司、廈門泛海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人力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海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廈門華洋海事有限公司、中國廈門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等公司來我系進行企業文化宣傳。
福建省海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代表通過其公司創立至今在國內及國際航運業的發展結合現如今航運業的發展狀況,為航海學子展現了其所擁有的豐富企業文化底蘊。
廈門泛海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的代表針對其公司內部環境及外部所擁有的資源做出的宣傳,樹立了其在航運業的形象,加深了航海學子的印象。
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的代表就其經營理念、企業精神、企業宗旨、人才培養等方面,為航海學子詳細介紹了其公司的發展歷程,為航海學子打造了一個宏偉的藍圖,牢牢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其他公司也就其發展與公司特點為航海學子展現了其所擁有的優秀的企業文化。